大型系列片《世博传奇》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31日 08:4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陆士谔的博览会之梦

2010120,晚清小说家陆士谔100年前所著幻想小说《新中国》在京宣布再版,这部小说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陆士谔在小说中描述的“开办内国博览会,为了上海没处可以建筑会场,特在浦东辟地造屋”的大胆预测,竟然在百年后的今天应验了。

1878年,清光绪四年,陆士谔出生在上海城区西南方向,有个叫朱家角古镇的一个读书人家庭。和江南其他水乡古镇相似,漕运使朱家角很早就与外部世界有了沟通和交流,这里经济发达,人才辈出。

14岁那年,陆士谔到上海城里学习医术,并靠行医谋生。近代上海报刊与出版业的勃兴令文化出版业繁花似锦,也为年轻的陆士谔提供了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他决定弃医从文,最终成为市民热爱的小说家,他的作品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陆士谔一生创作了百余部小说,其中,以32岁时写下的《新中国》最为著名。这是一部令今人万分惊叹的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写作,全书共分十二回,以一个梦贯穿,虚构了在上海召开大型博览会的盛况。

陆贞雄  陆士谔之孙

  我祖父陆士谔,他在1910年的时候就写了一本《新中国》这样一个理想小说,他在这个小说里面写道:在我们中国上海浦东要召开一个博览会,要开这样一个会,中外游客都要到我们上海来。

在小说《新中国》里,主人公陆云翔一觉醒来与妻子李友琴游历上海,他惊讶地发现,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见了中国人毕恭毕敬,而街头的新生事物则更多,以往经常碰撞行人的电车也改为地下行驶。

  “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

  更让小说主人公陆云翔惊讶的是:“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妻子告诉他,这是二十年前,在浦东开博览会的时候,为了方便往来,才建造这大桥的。因为开了博览会,“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的与上海差不多了。”

  小说结尾,陆云翔被门槛绊了一跤,就此跌醒,方知是梦幻一场。

  虽然身处一个信息闭塞的国度,但当时上海中西文化交汇的城市生活使得陆士谔胸怀远大,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从未走出国门的一介书生对外部世界的密切关注,进而渴望自己的国家“睡狮破浓梦,病国起沉疴”。

黄霖,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当时老百姓就迫切感到国家要亡国的危险。所以强调我们国家要能够强盛起来,这是非常强烈的一种民族情绪。

  中国文学史告诉我们,在晚清,幻想小说大量出现,在一个国运衰微、时局动荡的时代,知识分子热衷于构筑一个乌托邦的理想世界,陆士谔就是其中的一人。

雷颐,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他就希望这个世博会不仅仅是一个商品的展示、物质的展示、中国国力的展示,同时,他希望世博会是一个世界最先进的知识、观念甚至各种信仰在这里汇集、汇合,碰撞、激荡,彼此宣讲、争辩,从而对国人的知识、观念也造成一种更新。

陆士谔的小说《新中国》问世的那一年是1910年,他所预见的也就是几十年后将在上海召开国内博览会的情景。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在整整一百年后,一个聚集全人类智慧精华与文化理念,有来自全世界人们共同参加的世界博览会真如小说中的描绘,在新中国的上海召开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