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关注焦点 2009年年底,一代枭雄曹操的陵墓在安阳出土。2010年5月1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洛阳召开新闻发布会,在连霍高速路扩建工程抢救性考古发掘中,洛阳邙山陵墓群考古获重大发现,曹操族子、三国名将曹休墓被意外发现,曹操、曹休墓的发掘引来新一轮的“文物热”。
然而随着高速公路的扩建、城市的扩张,让不少人为默默守候地下上千年的古墓命运感到担忧。
如何面对城市建设和文物古迹保护,成为当前不可回避的矛盾焦点。
洛阳的五月,烈日当头,连霍高速扩建工地上尘土飞扬。
一辆接一辆的取土车,满载着从不远处麦田中挖出的黄土,拉到连霍高速公路北面。
连霍高速郑洛段扩建工地的11标段施工现场,地基尚未完全铺好,而邻近的12标段已开始铺设路面。同样要在今年年底完成的工程,工期相差甚多,现场施工人员拿着图纸日日奔波,面色焦虑。
在同一个工作现场,同样焦虑的还有文物考古人员,对他们来说,这里是邙山陵墓群东汉陵区的考古现场,他们要赶在约定工期前结束基建考古发掘。自从去年3月进入工地,他们已经发掘出曹休墓和两座东汉陵园建筑遗址。
考古发掘与高速施工已经并行一年多,对于新发掘的遗址区,当地文物部门正在研究保护展示方案,曹休墓现已搭棚继续发掘,两座东汉陵园建筑遗址也已开始临时性回填。
高速公路建设与古陵墓群保护,在古都洛阳成了一道难解的题。
道路扩建与文物保护的碰撞
连霍高速公路始建于1992年,始于江苏连云港,终点为新疆的霍尔果斯。1995年底,郑州到洛阳段建成通车,其中穿越邙山陵墓群长达52公里。
洛阳是中国久负盛名的古代都城,前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周围分布着大量的古代陵墓和陪葬墓群。
邙山在洛阳之北,邙山陵墓群是全国最大的陵墓群遗址。资料显示,这里埋葬有6代24位帝王,分成西段北魏陵区;中段东周、东汉、后唐陵区;东段为西晋、曹魏陵区以及夹河段的东汉、西晋墓群四个区域。
在“连霍高速穿越邙山陵墓群线路图”上清楚显示,已探明的遗址密密麻麻遍布公路两旁。“那时候,邙山陵墓群还不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遗址观念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形成的。”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研究室主任严辉说。
河南省文物部门后来承认,连霍高速始建时损毁了多少古墓,无法估算。“好多东西已经压在路基下面了”,河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司治平说。
2001年,洛阳邙山陵墓群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次年5月,国家文物局批准“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立项。
2005年,河南提出“3小时经济圈”,连霍高速扩建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四年后,郑州提出“通道经济”概念,要在交通上把郑州打造成“东方芝加哥”,成为“世界枢纽之城”。连霍高速郑州至洛阳段改扩建,即是这一行动计划中36项交通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交通部门称,建成后,日通行能力将比目前提高2到3倍,可满足未来20年内运输发展要求。
扩建工程于2008年11月正式动工,高速公路再次“碰撞”邙山陵墓群。在此次基建考古中,意外发掘出曹休墓和两个东汉帝陵陵园遗址。
贯穿邙山陵墓区的不仅有连霍高速,还有二广高速公路,这两条高速纵横相交,将完整的邙山陵墓群分割成了四块。
一直专注于洛阳文物保护的洛阳师范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学者叶鹏表示,对于洛阳这样一个立于“文物”之上的城市,城市经济建设,对现代化的向往与文物保护之间必然会有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是关键。
洛阳一位出租车司机听闻连霍高速扩建工地上又发掘出新遗址,一笑说,“洛阳遍地都是墓,早不稀奇了。现在洛阳确实需要发展,扩建高速对市民来说当然好,只不过以前是生者为死者让路,现在是死者为生者让路。”
相互逼压的考古与施工
工程扩建前,按照程序,文物部门将进行抢救性发掘。
在现场,考古工作者和公路施工方各自赶着工程,两拨人看似互不干扰,但内在剑拔弩张。“因为工期和道路修改方案问题,双方一见面就吵。”考古人员钻探、发掘、回填,施工方紧随其后进场建设。
为赶工期,甚至有些未被挖开的地方,施工方已把架桥桩子着急地打到遗址坑边。
“我们回填完一片就交给他们一片。”考古工作人员看着和自己并行的公路施工人员说。
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批示,此次考古所需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在一份文物部门、高速公路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四方签字的《会议纪要》上,清楚地写着“文物考古发掘工作补充经费120万,按节点全部完成奖励10万,否则罚款10万”。
负责此次发掘工作的是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严辉说,到目前为止,他们基本能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弟兄们没日没夜的干活,除了春节,没停过。”
公路施工方也有工期压力,原定今年年底,南侧新建的4个车道要完工;至2011年年底,全部工程完工。
负责高速路郑洛段11标段施工的中铁十一局工作人员说,“不能按时完工要罚款”。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