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3月6日,齐齐哈尔市人才市场,人们在求职。4月24日,今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89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32%,城镇失业登记率为4.2%,比去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中新社发 王云龙 摄
中新社北京5月19日电(记者 曾利明)中国内地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2400万人,按城市化率计算,农村转移城市的就业人口年均净增1000万。因此就业面临来自城乡双重压力,新增劳动力与失业人口相互交织,实现充分就业将是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这是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中国就业形势的基本判断。
该课题组19日在此间举行的“中国人口与发展咨询会”发表的《中国劳动力变动趋势及判断》报告称,中国是世界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超过欧洲人口总和。目前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庞大,劳动力供给优势将继续保持。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于2013年、2021年均达到9.26亿的双峰。
报告指出,由于人口城镇化水平低,劳动力就业结构落后于产业结构。2008年全国人口城镇化水平为45.7%,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劳动力就业结构落后,第一、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为39.6%、27.2%、33.2%,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力性别结构均衡,年龄结构趋于稳定。2008年男性劳动力占50.06%,女性49.94%,女性就业率73%,居世界前列。劳动力年轻化特征明显,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为79.4%,高中程度为13.4%,高等教育程度仅为7.2%。
报告强调,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比重偏低,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不断下降,从2002年的50.81%下降为2006年的40.61%,而一般国家在54%-65%之间。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35.3%,美国为70.1%,印度为54.7%。居民消费不足掣肘中国经济发展。
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5%,远低于发达国家75%的平均水平,而过度依赖劳动人口数量和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发展方式难以持续,必须通过提升劳动力质量应对劳动力规模减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实现劳动力从低成本型向高质量型战略转变。
为此,报告建议:实施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战略,深度挖掘未来二十几年的人口红利。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传染病、职业病和地方病,形成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均等化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促进均衡发展,大力发展高中和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培养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劳动力队伍,不断提升劳动者的受教育年限。
同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促进就业、鼓励创业、扶助失业等系列相关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跨区域劳务协作和国际劳务输出,健全就业援助制度。
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视角下的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主题的“2010中国人口与发展咨询会” 由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以及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口学会、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将就当前人口发展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3天的研讨交流。(完)
责编:王玉西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