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昨日(6日),暴雨突然袭击湖南多个市州,暴雨带来的地质灾害给新化县造成巨大损失,该县防指通报,截至昨日19时,已造成5人死亡,2人失踪,全县5300多名学生停课。昨日上午,新化县立新小区,消防队员使用冲锋舟进行救援。图/新化县消防大队。
自去年入冬以来,在全球极端天气增多的大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频发,西南大旱百年一遇、重庆强风雹等,短短几个月内,中国遭受了连接不断的极端天气并因其致灾,灾情造成近百人死亡,400多万人受影响。
极端天气带来城市内涝、泥石流、洪灾等灾害,凸显出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城市灾害管理职能、天气预报技术等"软肋"。如何应对频发的极端天气,成为摆在政府、社会和民众面前的一道重要选题。
极端天气频发 各地惨遭损失
突袭而至的极端天气,每到一地都让当地措手不及,从政府职能部门到市民都感觉"难字当头",短时间内的急剧变化更给当地带来极大灾情。
5日晚至7日,粤北、粤东部分市县及广州市区先后遭遇暴雨突袭。粤北地区有7个观测站测到超过250毫米的特大暴雨,最大雨量为411.3毫米。重灾区韶关多个市县出现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爆发的泥石流一度中断了境内的南北大动脉京广线。暴雨造成16人死亡,87万多人受灾,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
而广州市7日凌晨则遭受了被广东省气象局冠以三个"历史罕见"的暴雨,使"羊城"变"洋城",四处水浸街,学校拉闸保安全,车库一夜成"水库",1.3万多辆车被淹报修。
更严重的是,"旧雨未消新雨又至"。9日开始,广东再次遭受暴雨"洗礼",气象台预计到11日暴雨才肯"收手"。广东省防总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无疑使广东防洪救灾工作雪上加霜。
广东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罗晓玲分析说,一方面,从大气环流来看,今年北极涛动(AO)维持较明显的负位相特征,使中纬度地区西风减弱,盛行经向环流,冷空气从极地向南不断扩散,当南下冷空气遭遇活跃的西南暖湿气流,容易导致暴雨。广东省气候中心副主任吕勇平说:"广州发生的大暴雨,也与城市的雨岛效应有关。"
吕勇平告诉记者,在全球气候变暖等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大气对流增强,不稳定性增加,极端天气往往以强降水、干旱、低温等形式出现。他说,就广东而言,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台风强度增大。当全球气温变暖后,海水温度上升,海面热带气旋数量虽然不一定增多,但平均强度会随之增强。作为热带气旋表现形式之一的台风,强度和破坏性也会随之增大。二是局地气候差异变大,降水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出现局地干旱洪涝同现的情景。三是低温、干旱等极端气候出现。
极端天气致灾凸显"三大软肋"
值得警惕的是,这类天气因其自身的极端、不循常规、突发性,凸显出各地预报技术有限、信息发布制约、城市排水等应对措施标准过低等"三大软肋"。
灾害天气的应对,需要预报部门能及早预测出天气趋势并进行预报,尽可能争取更多时间。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极端天气的预报存在技术难题。广东省首席助理预报员张东说,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通常是在一定模型下,根据前期天气状况趋势作出预测。但所谓极端天气有异于一般天气运行模式,往往是突然的急剧的变化,等到发现时往往已晚了半拍。他说:"广州市7日遭受的历史罕见暴雨,其初期走势是向广东东南方向移动,但却在半途急转直下袭击了广州,'神出鬼没',极难预测。"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