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1日 11:5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余秋雨“信息垃圾论”错在何处
凡余秋雨处必有新闻。最近又有一则,与青歌赛无关、与地震捐款无关、与某桩文案无关,却是有关信息与“信息垃圾”的。
“我没有手机,不会上网,不看报纸,只看央视新闻频道,但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么多东西。”在“宁波市第二届全民读书月”开幕式上,余秋雨先生一开讲就抛出这么一句话。“在我看来,现在我们接受的大部分信息都是无用的文化垃圾,我们没必要知道这么多,读书一定要有选择!”余秋雨进一步解释道。
讲读书的必要性和方法便直接讲如何读书好了,但余秋雨将读书与关注外界信息的必要性攀扯到一起,却有一个致命的逻辑错误;而逻辑错误的更深层次在于,将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锁定为唯一的“只看央视新闻频道”,无疑又犯了一个信息关注方法论上的错误。
在当今信息泛滥(信息的泛滥未必等于全部信息可以得以呈现)的时代,读书的必要性毋庸多谈,余秋雨在主办方的读书月活动上已经将之与深刻的灵魂、浩大的思想联系在一起。但人们为什么要关注外界信息,如何关注外界信息,却是一个值得辨析的问题。
信息,直接关乎一个人的判断力。其中包括历史的信息、当代的社会信息。而信息越多、信息的渠道越丰富,其判断就越有支撑力。即便是一个书斋中的学者,如果没有以信息为支撑的判断力与立场,其著与其述,我不知它的作用到底在哪里。更何况,一个人文学者,一个影响力如此之大的人文学者如余秋雨,如果他在意人文的治世之用的话,他又如何可以撇清信息之于学问的重要性?
当然,余秋雨也说了,他的信息渠道是“央视新闻频道”。但,央视新闻频道是否可以涵盖信息真实的全部?
这是一个新闻、传播与宣传的问题。一个常识是,同一个事件,不同的媒体会有基于自身立场和价值观的有选择报道。这就是信息的过滤性问题,再加上与之相辅的审查制度,余秋雨应该明白,只看央视新闻频道的他,接收的信息是不完整的。这只能是他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之一,却不是全部,在这个信息世界中,信息并不对称,他的判断力的形成也是一个被潜移默化引导了的。
只通过一个渠道看信息,即便是上新闻性网站,也难免面临信息的同质化困境。要了解周围的世界,需要多渠道的信息。就好像现在博弈正白热化的房地产新政问题,如果我们只听任志强阵营的信息,即便你听得再多,也只会得出政府调控必将落空、政府无视市场化的行政化干预是弱智的这样的判断一样。所以,在央视新闻频道越做越强、信息覆盖面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们也同样需要通过不同立场的论坛,以及个人化特色明显的微博等渠道,来了解信息与舆情。
获取信息的过程,肯定是需要耗费巨大时间和精力的过程。余秋雨呼吁大家专心读书自然是良药一剂,但如果将读书追先贤与了解信息相对立,并认为信息渠道越来越丰富的世界为信息垃圾越来越多,如此还不够,还要循循善诱地将我们的信息管家交给一个唯一的央视新闻频道,我除了说“弱智”,还真不知将什么奉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