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跨越·提升——从数字看鄂尔多斯的科学发展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2日 14:0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2009年,鄂尔多斯收获颇多,被评为中国最安全城市第7名、“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10个“最具和谐发展力城市”之一;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

  这一连串荣誉的背后,是全市上下团结一致科学发展的艰辛付出,是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战略的喜悦收获,是以人为本、让更多民众分享改革和发展成果思想的逐步实现。“十一五”以来,鄂市经济社会快速前进的脚步充耳可闻,而她的每一步,带给老百姓的,都是巨大的喜悦和切身的温暖。

  【核心提示】

  数字是枯燥的,数字也是生动的,因为它是对发展的权威见证。鄂尔多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组令人怦然心动的数字:2009年鄂市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国333个地级地区的第35位,位次较2006年前进32位;人均GDP列第1位,前进了8位;固定资产投资列第26位,前进了16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列26位,前进了17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列42位,前进了4位.....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仿佛再次触摸到鄂尔多斯铿锵跳动的发展脉搏。

  经济强势崛起 实现跨越发展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抢抓机遇、超前构筑、科学实践、率先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又好又快”的康庄大道。昔日贫穷落后的高原小城,变为蜚声海外、誉满华夏的西部明珠。

  ——经济总量。2006年,鄂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为800亿,2009年达到2161亿元,一直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跃居全区第二,占全区的份额也由2006年的16.7%提高到2009年的22.2%。

  ——财政收入。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为365.8亿元,增长38%,实现日进1亿,总量和增速都位居全区第1,占全区的份额也由2006年的20.5%提高到2009年的26.5%。

  ——人均GDP。2006年鄂尔多斯市人均GDP为6645美元,2009年为19666美元,在3年内跨越了10000美元、14000美元两个大关,名列全国地级区域第1位,从世界银行划分富裕程度的标准看,已迈入中等富裕城市。

  从新中国成立到1998年,用了49年时间,鄂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00亿。从1998年到2007年,用了9年的时间,GDP从100亿到1000亿,从2007年到2009年,用了2年的时间,GDP从1000亿到2000亿。进入“十一五”,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速达40.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40.2%。可以说,进入“十一五”的这几年,是鄂尔多斯发展最快的几年。

  投资消费两轮驱动 经济发展动力增强

  投资、消费、进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鄂市是典型的内陆型城市,经济增长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为辅,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进出口呈下滑态势。

  进入“十一五”以来,鄂尔多斯市固定资产投入规模之大,建设速度之快,令人瞩目,2006-2009年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58.3亿元,相当于1949-2005年的总和,年均增速36.5%。投资拉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以上。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投资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鄂市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使投资重心由重工业向一二三产协调发展。2009年,一、二、三产投资额分别是2006年的5.2倍、2倍,、3.4倍,年均增长速度为73%、26.6%、50.2%。与此同时,在二、三产业内部,投资也向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倾斜。

  ——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随着伊泰煤制油、鄂尔多斯联合大化工、煤制甲醇等一批延长产业链项目的投产,以及神华煤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国电多晶硅、大唐铝硅钛、中煤煤机制造、LED新光源及显示产品生产线、京峰环保纸、煤矿综采机械自动化成套装备制造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形成了鄂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拉动力。

  ——民间投资比重增大。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及市场准入政策的进一步放宽,鄂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增长动力显著增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成分。2009年末,鄂尔多斯市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达862.5亿元,年均增长75.6%,比同期国有投资年均增速快36.9个百分点,2009年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58.4%。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城乡消费转型升级

  伴随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及现代消费理念的形成,以买房装修、购车、娱乐消费为主导的消费结构升级正逐步成为推动全市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带动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06-2009年,鄂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达到991.6亿元,年均增长20.7%。

  ——“十一五”以来房地产业一直保持旺盛的势头,成为鄂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2006-2009年,全市累计商品房销售面积148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销售额409.7亿元,其中住宅占70%以上。而且随着房价的不断飙升,引发人们的抢购心理,住房消费的不断升温,并带动装修、建材等相关行业迅猛发展

  ——汽车消费领跑消费品市场。汽车由过去的奢侈消费品变为现在的家庭必备品,已成为鄂尔多斯居民家庭的“新宠”。2006-2009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共实现汽车类零售额137.2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8%,相应的带动石油及制品类3年实现零售额189.6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9.1%。两项合计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3。截至2009年末,鄂市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37辆,农牧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生活用汽车19辆。街头巷尾,奔驰、宝马、保时捷、路虎、雷克萨斯等高档车随处可见。

  ——农村牧区消费明显扩大,受家电、汽车、农机下乡等政策拉动,农村牧区的消费需求进一步激活,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6%,占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半壁江山。

  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民生问题初步改善

  “十一五”以来的这几年,是人民得到实惠最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一个时期,鄂市已基本实现了初步小康,正在向更高更深层次的小康迈进。

  ——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的13002元增加到2009年的21883元,年均增长18.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5308元增加到7803元,年均增长13.7%。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由2006年的1.32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2.9万元, 年均增长30%。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多元化,消费结构合理化。2009年鄂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18333元,是2006年的1.77倍,年均增长21%;农牧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达到7831元,是2006年的1.73倍,年均递增14.9%。在居民全部生活消费中,反映基本生存需要的食品、衣着和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而体现发展与享受需要的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支出的比重迅速上升,总体消费水平已达到小康标准。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十一五”以来,累计投入200多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城市的承载能力显著提高。2009年末人均道路24.1平方米,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8.3%,燃气普及率达到65.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49.4%。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8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发展到60多万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27.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2.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6平方米,城市空气质量不断提高,呈现出蓝天绿地风和日丽的宜居环境。

  县域经济活力迸发 鄂尔多斯再放异彩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鄂尔多斯市的快速发展,实际上就是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经济模式”的形成,就是县域经济速度与效益、结构与质量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现。

  2009年全市县域经济总量比2006年增加1372亿元,3年中增加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增加了2个准旗和1 个达旗。从经济总量看,2009年准旗和东胜的GDP都超过5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伊旗突破80亿元;从人均值看,最高的是伊旗,人均GDP达到3.5万美元。在2009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榜中,东胜区位列第60位。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选中,准旗、伊旗跻身第37位和第54位,位居中国西部百强县第2位和第4位,鄂旗、达旗、乌审旗分别位居西部百强第10位、14位和33位。康巴什新区被评为我国首个环境艺术示范试点城市;乌审旗成为全国首家创建人居环境示范城镇……

  目前各旗区已形成煤炭、电力、燃气、化工、炼焦、冶金、建材、纺织等八大工业支柱产业,2009年这八大行业整体呈强劲增长态势,实现增加值981.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37%提高到2009年的45.4%。八大行业对全部工业的贡献达到92.5%,比2006年提高18.7个百分点。

  可以说,鄂尔多斯走出了一条将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和地区优势相结合发展的路子;走出了一条生态脆弱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走出了一条资源富集地区产业集中、产业升级、产业延伸、产业多元的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子;走出了一条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化城镇建设的路子;走出了一条偏远内陆地区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路子;走出了一条后发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子。鄂尔多斯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鄂尔多斯仍将沿着科学发展的漫漫长路上下求索,自强不息。

责编:张兰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