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与建筑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2日 10:1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专题:大型系列专题片 《世博传奇》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无声的诗歌,对于世博会而言,那一座座经典的建筑更成为人们的永久记忆。

来到巴黎,人们都会被横跨在塞纳河上的那座光芒万丈的大桥所倾倒。这座特别的桥被称为“亚历山大三世大桥”。它建成于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在那届世博会上,除了埃菲尔铁塔之外,亚历山大三世大桥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了。

这座大桥当时作为法俄亲善的礼物,由俄国沙皇尼古拉斯二世捐赠给了法国,大桥以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命名。桥身一面饰有俄国圣彼得堡的城徽以及象征涅瓦河睡神的雕塑,另一面则是巴黎城徽和象征塞纳河的两个仙女雕塑。如今,大桥所蕴含政治意义已经渐渐淡去,而人们对于和平、友好的渴望却永远的保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直到今天,我们仍能从那些经典建筑中感受到世博的气息。然而,还有一些同样沉淀着世博记忆的建筑,却因战争和意外遭受了被无情摧毁的命运。

1939年,纽约举办了二战前的最后一届世博会,而特赖龙和佩里球因其充满现代感的造型,成为世博会和纽约的标志。其中三维棱体的纪念碑就是特赖龙,它与白色球型建筑佩里球一起,被誉为“未来的象征”。在世博会场,它们高高的碑尖和耀眼的白色成为了当时游客的路标,而连接特赖龙和佩里球之间的通道则被公认为是观赏世博会的最佳位置。然而谁能想到,在二战期间,这座凝聚众多设计者智慧的建筑却被拆除当做破铜烂铁变卖,人们对明日世界的期待也在隆隆战火中化为云烟。

肯尼斯杰克逊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尽管人们所经历得变化中,有着负面的、有骇人的部分,但是我们仍然会为能处在这个飞速进步的时代而感到骄傲。

二战之后的世博建筑,多少都带有人类渴望和平、向往发展的时代印记。1958年,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举办了二战后的首届世博会。由于当时世界还笼罩在破坏性核武器的阴影之下,这届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原子塔,就表现了人类对和平使用原子能的期望。当时的世博会园址是比利时国王博杜安一世的皇室园林,国王同意在这里举办世博会,但要求会后必须恢复园林面貌。然而当他亲临布鲁塞尔世博会会场时,却被原子塔的设计深深震撼了。世博会结束后,其它展馆建筑被一一拆除,只有原子塔在博杜安一世的建议下而得以保留。现在,登上原子塔,体会从一个“原子”里窥探世界的感受,也成为众多游客的愿望。

罗伯特厄本    上海世博会比利时展区政府总代表

这座建筑不仅向参展国传达了追求和平, 向往自由的理念,也传达了各个国家愿意为人类的友谊做出自己贡献的理念。

1964年的纽约世博会,美国人在当年特赖龙和佩里球的原址上建造了这届世博会的标志---地球仪。它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球模型。地球仪将七大洲、五大洋聚集到世博会上,让人们感受到了和平的新生与希望。

150多年来,无数凝聚着人类智慧的建筑因世博而生、因世博闻名,它们承载着人们对于建设更加美好未来的期待,成为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传奇。

 

 

责编:罗川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