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不倒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9日 15:3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光明日报

专题:四川救援队

地震救援现场众多群众围在搜救点期盼奇迹发生。新华社发(肖洪环摄)

北京急救中心的救援人员正在给7个月大的扎西中贡输氧。本报记者练玉春摄

  帐篷党支部:忙

  玉树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在地震中成了危房,但楼前不大的广场上,今天一大早就汇聚了许多人,处处可见许多人围着一个工作人员询问情况、打听消息的情景。门外的公路两旁,停满了装载救援物资的大货车,让不宽的公路更加拥挤。

  来到这里,最抢眼的是一面写有“共产党员先锋队”的红旗,迎风飘扬着。玉树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就设在这里的帐篷中。正在忙碌的一位年轻人叫王文涛,是玉树县组织部的组织员。

  “地震发生的当天,我们就把30面国旗、40面党旗和30面‘共产党员先锋队’旗帜发到了各乡镇。国旗和党旗飘扬在我们眼前,这会让我们产生更大的动力,团结一心,共同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王文涛说道。

  玉树县组织部部长才仁达哇在地震中被埋在倒塌的房屋,头部和腰部受了伤,妻子也被砸伤。当他被别人抢救出来后,首先想到的是去救也被压在废墟下的邻居。没有挖掘工具,他就和大家一起用手挖,使多位邻居得救。他顾不上包扎还在流淌着鲜血的头部,拼命赶到办公楼,在危楼前的大院里安排工作,组织人员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直到17日,他终于支持不住了,才住进医院进行治疗。而他妻子,因为被压严重,现在还无法下床,他却根本无法照顾。

  年近50岁的玉树县委办公室主任罗德芳,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办公楼前,主动承担起全县与玉树藏族自治州、青海省和玉树县各乡镇的联络与上情下达工作。几天来,他没顾得上回一次家,24小时值守在帐篷里,眼中布满了血丝。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在这个困难的时刻,就要冲在最前面,用自己的行动,安慰群众,帮助群众。”

  正说着,帐篷外进来两位身穿大衣的外地人,他们主动介绍说:“我们是青海省委组织部的,今天来这里报道,你们赶快分配任务吧,我们一定圆满完成任务。”

  王文涛介绍说,省委组织部考虑到玉树地震造成一些干部死亡或受伤,无法开展工作,就抽调了60名机关干部,已于昨天赶到灾区,今天正式参与当地工作了。

  “目前,我们玉树县19个乡镇都建立了帐篷党支部,227名科级干部中除3名死亡、十几人受伤外,都已在自己的岗位上开展工作。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指挥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克服眼前的困难。”临别时王文涛对我们说道。

  唐山志愿者:铁

  一群身穿红马夹、印有“唐山农民志愿者”字样的人群,吸引了我们的眼球。

  在玉树州汽车客运站附近交通宾馆的废墟前,他们与另外一群身穿黄色外衣的人正组成一队,从一间倒塌的小超市里往外搬运商品。

  “你们是唐山农民志愿者,宋志永来了吗?”一位正在搬运商品的人用手一指说:“那不是我们队长?”

  宋志永,这位在汶川大地震中带领众多乡亲赶赴四川,只为谢恩而出现的志愿者,我们再次在玉树地震中见到了他的身影。

  “我们这次来了31人,其中9人是参加了汶川地震救援的队员。我们4月15日动身往这里赶,今天早晨刚到。”宋志永风尘仆仆地说。

  正说着,身边一位穿着印有“四川应急救援队”字样服装的中年汉子接过话题:“我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你看,宋志永他们是唐山来的,那边还有贵州绿丝带志愿者、中国阳光公益联盟的志愿者,都来了。我负责各地志愿者队伍在玉树灾区的各项事务。今天一早我们接到报告,这里有被压的人,这不正在清理现场,准备挖人。”

  这位中年汉子叫李岩,是志愿者圈里赫赫有名的领军人物。他身旁的贵州绿丝带志愿者领队颜昌峰接过话头说:“只要有灾情发生,就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志愿者的身影。我们此次来了10人,15日就赶到灾区工作了。”

  李岩说:“几天后还会来一批志愿者,主要是医务人员。现在我们主要任务就是抢救被压群众,为安置群众进行力所能及的各种服务工作。”

  正说着,一位满头大汗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赶到这里,他们几人见面很是亲切,原来这位是中国阳光公益联盟的创始人张耀明。张耀明此次带了4位医务人员,并带来价值1万多元的药品,16日到达灾区后就开始了救治工作。他也是参加过汶川大地震的志愿者,来到玉树,他感到这里的救援工作更加困难,因为海拔太高,一些志愿者自身已出现不适情况。但他说:“不要紧,我们会克服,抓紧时间,力争多做些工作。”

  在灾区,不仅这些志愿者团体在忙碌着,救援现场和大街上,还有一些身系红、绿丝带的个体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灾区默默贡献着力量,诠释着祖国大家庭的深刻含义。

  ●营救被困群众17000人

  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副司长苗崇刚在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17日,已调集至玉树震灾现场的各类救援人员达到15000余人,累计搜救营救被困群众17000人。15000多名救援人员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达11000余人,公安消防和特警2800余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矿山救援队伍1500余人。累计搜救营救被困群众17000人,其中从废墟中救出6870 人,救活6110 人。

  ●遇难人数达到1706人

  记者从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获悉:截至4月18日上午10时,玉树地震遇难人员已达到1706人,失踪256人,受伤12128人,其中重伤1424人。

  ●群众生活得到保障

  青海玉树灾区救援工作已经超过了72个小时,经过几天的努力,灾区群众生活得到保障,部分生活设施得到恢复。青海省委书记强卫说,救灾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必须要有坚强、科学的领导,在多个地区以及众多部门和人员的相互协调下才能完成。从目前玉树救灾情况来看,救援工作有力、有效、有序。

  ●第一所抗震希望学校落成

  记者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获悉,青海玉树第一所抗震希望学校已在结古镇正式落成,208名在校孤儿搬进了安全、宽敞、明亮的新教室。据悉,这所抗震希望学校由华特迪士尼公司向共青团中央所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款援建,共有5间用轻型防火防震板材搭建的抗震教室,总计约300平方米。据介绍,学校原址为玉树藏族自治州孤儿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学生208人。

  ●重建目标: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

  据青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匡勇介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灾后生产生活过渡性计划,将报请抗震救灾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具体建设量和建设方式将根据实际情况最后予以明确。记者自青海省政府获悉,玉树灾后重建总的目标原则将是: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

  目前,青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正在拟订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方案,将于4月26日提交建设部。据悉,由国家和青海省内16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已经开展玉树州灾后房屋评估工作,对各类房屋损坏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绵阳之援 四川之情

  今天上午,本报记者正在玉树机场采访伤员转运的情况,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响起:“嘿,你也在这里呀!”抬头一看,是在“5·12”大地震期间就认识的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骨科主任王军。这时的他,一身白大褂、胡子拉碴、晒得黝黑。“地震后,我们当天就出发了。”王军一边说,一边拉过另外一个熟人——在“5·12”大地震医疗救援中率队立功的王东医生,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院长。

  “我们第一个反应——到玉树去,把四川地震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玉树的受灾同胞。”王东激动地告诉本报记者。

  当王东把这个想法上报给绵阳市委、市政府,市领导立即同意派出医疗救援队奔赴玉树。而经历了“5·12”大地震考验的绵阳市中心医院,行动迅速,14日晚上10点,7辆医疗车,包括骨科、神经外科、普外、重症监护、麻醉、防疫等专业的30位绵阳骨干医护人员组成的“绵阳市地震应急医疗救援队”就踏上征程。

  因为有“5·12”救援经历,绵阳市医疗救援队的确显示出比其他医疗救援队更多的经验,他们甚至随车带来了发电机和油料,作为医疗电力保障。到达当地后,他们又迅速建立了自己的定点医疗救治站,排除震后杂乱环境干扰,集中力量运用自己携带的成套医疗装备,为伤员进行治疗;同时,他们到受灾群众中去巡诊,把其中的伤员接回到自己的定点医疗救治站;还派出队员到其他医疗机构巡查。因为地震医疗救治的经验,他们的这些工作大收成效。

  在记者了解这支地震医疗救援队工作的同时,藏族中年男子奥更一直站在一旁,他的妹妹和儿子都是由绵阳医疗救援队救治的。尤其是儿子,13岁的才仁旦周的右手在地震中被挤压成重伤。绵阳医疗救援队员发现他右手已经肿胀得无法动弹,是典型的“骨筋膜室综合症”,如不马上手术,情况恶化,有可能切除掉整个右手掌。于是对才仁旦周实施了“紧急切开减压手术”,手术极为成功,而勇敢的小才仁旦周在手术后不断地对王东说:“谢谢叔叔,谢谢叔叔。”

责编:王旭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