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 四部门负责人就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刘铮、贾楠、王希、何雨欣)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6日上午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保增长成效显著 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协同推进
在回答一揽子计划在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之间是否存在不平衡问题时,张平表示,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增速在超过预定目标的同时,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同样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重大成就。
张平指出,在调结构方面,采取了强化“三农”,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强自主创新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节能减排等措施。深化改革力度加大,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在惠民生方面,去年是效果最明显、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9.8%和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增长,去年实际增长16.9%,是1986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这些都是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有力证明。总之,中央出台和实施的一揽子计划是一个兼顾当前和长远的计划,体现了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内在统一、促发展与抓改革的有机结合、扩内需与惠民生的相互促进。
在回答4万亿投资的投向问题时,张平表示,4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不仅对中国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也产生了重大影响。4万亿投资没有一分钱进入“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也没有一分钱进入房地产投资领域。今年的投资安排,依然要按照中央确定的投资重点,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问题,张平表示,各地发展的积极性都比较高,这是我们的优势。地方融资平台在筹集资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融资规模增长较快的问题,如不正确处理,就可能带来潜在的财政和金融风险。要通过采取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安排好政府投资;规范融资行为,坚持量力而行;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财税、金融、产业和投资政策等措施,消除地方融资平台存在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