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5日 17:3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点睛三:代表委员莫患“网络依赖症”
图片说明:许多民众聚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警戒线外,远远瞭望政协委员们进入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式。
随着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会议的相继开幕,一股全民性的参政议政热潮已经掀起。同时,因为网络参政议政流行,不仅让参会的所有政协委员人手配备一台电脑以便于网络议政,而且许多代表和委员纷纷加急“织造”自己的“围脖”(微博),并赶着趟儿似的在网上晒出自己的议案或提案,网络议政热度创历年两会新高。
网络议政固然好,但代表委员们千万别忽视数亿“不上网的人”,他们的诉求同样需要倾听和尊重。
在许多代表委员还不习惯使用网络参政议政之时,有识之士呼吁全国“两会”与时俱进,重视借鉴和吸收网络成果,以此提升全民参政议政的热情。但不少代表委员“走得”太快,网上开通个人博客成了“一阵风”,特别是在两会召开之时尤为火爆。与此同时,代表委员带有个性化的提案议案少了,取尔代之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些问题,谁都能提,谁提都一样,许多都是网上早就“嚼烂”的内容,毫无新意。很显然,这些内容即便在网上晒也毫无意义,还浪费了宝贵的参政议政资源。
笔者认为,代表和委员当然可以通过网络发布自己的议案提案内容,并希冀网民发表看法,从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自己的议案提案。但在网上吸纳民意的同时,也应顾及更多不能上网表达自己意愿群体的情绪。也许他们了解信息的途径还是传统的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只能从宏观上了解两会的大致情况,对于各位代表委员所交议案提案根本不了解,发表意见就更无从谈起。尽管目前中国网民的数字很庞大,但真正参与两会的并不是全部。而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常年奔波在外的农民工或者买不起电脑上不了网的弱势群体也都是两会真正应该关心的对象。
因此,在网络参政议成为一种新风气的同时,也应平衡社会非网络群体的意见表达。代表委员不能患上网络依赖症,忽视日常性的走访群众和搜集民意,更不能“平时不作为、到时找网友”,那样就会有负于人民的重托。
延伸阅读:
“网络中国”催生“网民大会堂”
<<< 查看今日“两会日历”
<<< 两会日历回顾:
责编:扈玲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