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云波:大山情怀耀警徽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15日 14:5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专题:爱民警察大推选

曾云波

    41岁的曾云波,2004年从消防部队转业到福建省云霄县公安局和平派出所担任通贝村驻村民警。

    通贝警务室位于革命老区、海拔1051米的乌山上,管辖通贝、桥头、棪树和茶山四个行政村。这里山高水险、地势偏僻。以前这里每年发生刑事案件4至5起,打架斗殴致使村民关系紧张,因为当地派出所太远了,村民有事一般也不找警察。然而,自从曾云波来了以后,这里案件少了,秩序好了,群众高兴了。

  爱民心

    曾云波舍弃城市的繁华,主动请缨来到山村警务室工作。但事情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他也曾遭受到群众的冷遇。刚来时,满怀激情的曾云波到群众家中走访,吃的却是“闭门羹”,找群众聊天,群众都爱理不理。深居山区的老百姓足不出户,很少见到警察,在山里的老百姓看来,警察上门肯定是坏事。

    曾云波从最简单的语言沟通做起,悄悄拜师,学习当地客家方言,努力消除与群众之间的语言障碍。他还经常利用每周回一次县城的机会为群众捎回信件和其他物品。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道理村民都懂,可一旦触及到一己之私,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刚开始修建村前的盘山公路时,许多村民都有抵触情绪,因为修建公路占用到自己的田地,便不愿配合。曾云波主动上门,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使他们由消极抵触变为积极配合,公路得以如期修建完工。如今,村民们踏上这条平坦、结实的水泥路,真正感受到了修路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当了解到山里有许多富余劳力苦于无工可做时,他便联系两家企业,在警务室举行招工活动,解决了20多人的就业问题。

    针对当地有些群众办理户口难的问题,他专门邀请县公安局领导到警务室现场办公,专题解决三个村未落户群众的户口问题,方便他们的孩子上学、务工;针对当地不少老人由于交通不便或经济原因而无法下山看病的情况,他主动联系、邀请县里医院的医生上山开展义诊活动。此后,该医院每季度都到通贝警务室辖区开展义诊,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2008年2月16日上午10时许,通贝村民张某到警务室报称:他患老年痴呆症的奶奶吴某两天前从家里走失,请求公安机关帮助寻找。曾云波闻讯后,立即电话通知村两委和联防队到警务室集中,分四组开始寻找。时值寒冬,气温在零度以下,各搜寻组克服重重困难连续寻找四天,终于在十里之外的一个山洞中找到奄奄一息的老人。抬回老人后,他又打电话请乡卫生院医生上山诊治,还自己掏钱给老人看病,感动了所有在场的村民。由于抢救及时,老人很快脱离了险境。张某激动地说:“曾警长不是我们的亲戚,但他却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我奶奶,让我非常感动和敬佩!”

    近年来,辖区内不少青壮年夫妇外出务工,家中只留下老人照顾孩子,留守儿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为了帮助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他把辖区内全部留守儿童情况详细记录在册,经常入户看望,并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来购买文具、书籍送给孩子们,有时还利用晚上时间帮助他们辅导学习功课,使他们时时感受到关爱。他还与贫困学生结对子,开展捐资助学活动。2007年7月底,曾云波在入户访查中得知,家住通贝村的张某考上了福州大学,这是全村该年唯一一个考上省重点大学的学生,但是由于经济困难,全家人为昂贵的学费犯起了愁。为了贫困学子的求学梦不致破灭,曾云波迅速下山找到了团县委,三天内联系到一位爱心人士,捐助了5000元。在曾云波的宣传发动下,村里的乡亲和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短短的一个星期,为张某捐款2万多元,圆了他的大学梦。怀着感激之情,张某与家人将一面写有“警民一家亲”的锦旗送到警务室。

    短短的一年多下来,曾云波为辖区群众做好事30多件,捐款4000多元,使警务室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群众的心是明亮的,他们把为他们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地记在心上。一些群众特意跑到派出所,指名要向曾云波赠送自己种的蔬菜、水果和山里的土特产,他们用自己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曾云波的感激之情。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