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用行动维护自由贸易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1日 21:1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1日电(记者马述昆 刘晓莉)2010年的第一天,中国―东盟自贸区基本建成。在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经济危机致使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形势下,中国和东盟国家坚持选择合作共赢的道路,用行动捍卫了“自由贸易”。

  根据之前签署的一系列协议,双方90%的贸易产品从今天开始将实现零关税,并实质性开放服务贸易市场。这个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贸区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GDP6万亿美元,成为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自贸区建成、关税的降低是双方政府、商人、百姓的共同期待,90%的商品零关税,意味着将有超过7000多种的产品价格下降。

  2009年,中国关税总水平为9.8%,而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则降到了2.4%。2010年1月1日起,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将降到0.1%;东盟6个老成员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低到0.6%。东盟4个新成员,即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在2015年实现90%商品零关税的目标。

  回溯往事,从自贸区提出到最终建成,中国和东盟走了将近10年的路程。在这近10年里,中国和东盟一直在追求同一个目标——“友好、信任、自由贸易”,积极推进自贸区的建成。而这一自贸区的运行必将更加拉近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距离。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无一国家幸免的情况下,这种坚持无疑体现了“患难见真情”。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增长就说明了双方关系日趋紧密。1991年双方的贸易总额不到80亿美元,2008年已经达到2311.2亿美元。2009年虽然受经济危机重创,前11个月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额仍达到了1870.5亿美元。目前中国是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双方投资额达到600亿美元;往返东盟―中国旅游的游客约900万人次。

  纵观历史,每次国际性的经济危机中,贸易保护都有抬头,但是合作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没有改变,敌对关系和贸易保护只会加速经济危机的蔓延,遏制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

  在这次的经济“寒冬”中,西方一些国家没有寻求“抱团取暖”,而是各自为政,打着“经济爱国主义”的旗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而贸易保护抬头又引发报复性措施,从而导致各国贸易摩擦升级,关系恶化,实为”损人不利己”。

  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下设的全球贸易预警处曾预计2009年上半年许多国家出台的贸易保护措施数目大约为70项,但实际施行的贸易保护措施比预计多出20%至25%。

  此机构12月15日发布报告说自今年9月在美国匹兹堡召开G20金融峰会至12月初,全球共计实施105项贸易保护措施,而同期出台的贸易自由化政策仅12项,前者几乎是后者的9倍。

  在本次应对危机中对世界经济回暖有很大贡献的中国却屡遭西方贸易保护的夹击。

  此机构12月15日发布报告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保护主义受害国。过去八九年中,中国对外贸易额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去年出口占全球出口量超过8%。但中国以占全球出口8%的贸易地位遭遇了全球35%的反倾销和71%的反补贴措施,显然比例失调。

  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11月3日,全球已有19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101起贸易相关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8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自贸区的诞生是中国和东盟双方作出的重大决策,双方决心开放市场,通过开放实现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这是上策,是对贸易保护大声说“不”。可以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顺应国际趋势,是一种应对危机恢复经济的积极举措,为中国―东盟双方共度危机提振了信心。

  同时,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也将进一步加深亚洲经济区域化程度,使亚洲地区的经济通过不断整合完善结构,提升水平,并从而加强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对话合作,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

  各国领导人都谴责并承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应对金融危机需要的不仅仅是口号,更重要的是将口号付诸行动。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所说:“我们又要和各国一起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新的进展。我以为,世界经济如果像一潭死水一样,那是不可能发展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做。现在需要的是行动。”

  应对危机,让世界经济更快,更可持续发展,请不要做“口号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责编:霍筠霞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