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多动症儿童单人教室面临停办 学校:需休学治病

社会新闻京华时报 2015年11月13日 06:2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等不到春耕的“试验田”

  在老师眼中,浩浩对知识的领悟能力,远非考试分数所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浩浩喜欢阅读法律和医学方面的书籍,并能够达到相当的理解程度,“他能在适当的时候背出法条,对药方也很感兴趣。”学校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他们想尽最大的能力来验证一个命题:像浩浩这样不存在学习能力问题的特殊儿童,到底适不适合在普通小学接受教育?

  于是,在抗议、妥协和希望的共同推动下,这块“多动症儿童试验田”诞生了。对于于强父子来说,它虽然不是最理想的方案,但却是现实情况下唯一的指望。“我们不能要求太多”,于强重复了这句话。

  然而,就在这块“试验田”开始耕种仅2个月之后的一次谈话,让于强明显感觉到,这唯一的指望也将在不久后破灭。

  “10月末,学校领导找到我说,他们建议我立刻到医院给孩子治病,单人教室本学期可以继续,但是下学期开始将会停掉。”对于这样做的原因,校方的解释是,浩浩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孩子即将甚至正在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同时,他们还建议我应该把孩子带出校园,让他尽早去认识社会。”

  在于强看来,学校给出的理由无异于给父子俩下逐客令。也就是在这次谈话之后,于强明显感觉到,学校老师对待父子俩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以前,上课时老师很认真,现在,老师经常在布置完作业之后就离开,留下我们自己上自习。”更让他不解的是,从前每天上课前早早打开的单人教室大门,最近也多次在他们到校之后仍然紧闭,“每次都是我去找人才能打开。”

  于强说,尽管他不能确认是否与这些变化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学校里最近确实发生了一件“大事”。于强得知,当初顶住压力收留浩浩的校长祝正洲,已经在不久前调离了该校。而浩浩所在的单人教室,正是前校长祝正洲力排众议创办的。当初,于强也曾对这个教室的未来感到担忧,“我不知道(单人教室)能坚持多久,但是我相信学校的领导和老师。”

  学校:休学治病保留学籍

  10月5日下午,武汉市积玉桥学校刚上任不久的涂校长,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单人教室确实是在自己接任校长之前设立的,也是当时为了平衡各方诉求而采取的无奈之举,“在积玉桥学校,并没有‘一个人的班级’这个编制,浩浩仍然是小学部三年级(3)班的学生”。

  涂校长称,通过与浩浩及其家长的接触,并综合任课老师、同班学生家长等多方的情况反馈,校方认为,浩浩目前最急需的是接受专业、系统的治疗,“而这些是普通学校无力承担的。”

  涂校长反复强调,在下学期暂停单人教室的教学,绝不是将浩浩赶出校园,“我们只是希望浩浩的家长能够正视孩子目前的状况,尽快带孩子治病”,将来如果孩子的病情好转到一定程度,仍然欢迎浩浩重新回到学校,同时,他们也会为浩浩保留学籍。

  作为该校小学部工作的负责人,副校长李海强见证了父子俩在校两年来的种种经历。他坦承,学校在浩浩身上的投入,要远远超过其他学生。而随着浩浩一天天长大,父亲也越来越难以控制住他,“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生严重的问题,但我们必须对其他学生的安全负责。”单人课堂开课之后,学校老师花费了不少心血,甚至已经感觉到力不从心。

  此外,在李海强看来,由于家长在与学校沟通孩子病情方面缺乏积极的态度,以至于自己对浩浩的病情仍然存疑。

  尽管在不同医院出具的病历上,医生已作出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多动症)伴行为问题”等诊断或印象描述,但李海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判断,浩浩更像是一名抑郁症儿童,因为“多动症儿童往往智力低下,而浩浩在智力上不存在任何问题,甚至某些方面超越常人,这比较符合抑郁症的特征”。而对于抑郁症儿童的治疗,社会上有专门的机构,普通学校显然无法提供。

  李副校长同时表示,事实上,由于浩浩与老师无法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学校教育在浩浩身上几乎起不到任何效果。而对于浩浩所取得的成绩,他认为,这是浩浩自身的天分和潜力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几乎和教学没有关系,他有他自己获取知识的方式。”

  老校长的遗憾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积玉桥学校前校长祝正洲感到遗憾和震惊。

  他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浩浩的多动症病情可能比较严重一些,但他始终坚信一定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得以矫正,“这需要老师、家长的配合,要多用一点心。”

  祝正洲认为,多动症儿童本身就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对于这类特殊儿童,应该采用特殊的方法。而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在西方国家被称为特殊教室,“就是针对个别学科,把孩子带进特殊教室进行辅导,这也是目前世界上一种比较先进的做法。”

  建立特殊教室的目的,是要让多动症儿童最终回到同学中间,而不是将他们隔离起来,更不是将他们排除在学校之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两个前提,一是参与教学的老师要了解多动症儿童的教学特点,二是老师、同学要有大爱,懂得包容。在积玉桥学校开设单人课堂之前,学校曾经邀请相关专家对老师进行过培训,同时也在全校范围内召开主题班会,试图唤起其他学生的同情心、宽容心和爱心。

  他坦承,让浩浩这样的儿童在普通班级上课,肯定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并且困难重重,因此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许暂时会受到浩浩的影响,但家长应该从正面引导孩子,把这件事作为培养孩子意志力、克制力的契机,“有过这种经历的孩子,在情商方面应该比其他孩子更高才对。”

  然而,让老校长感到无比遗憾的是,他没能亲手把浩浩重新送回到正常孩子中间,“这个工作只开了个头,我就轮换调到了其他学校”。临行前,他曾嘱咐学校的老师一定要把这个课堂坚持下去,“我也担心他们会因为各方面的压力而坚持不下去,只是没有想到会这么快。”

  多动症儿童路在何方?

  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学龄儿童多动症患病率高达3%至5%,这意味着中国多动症儿童绝对数量高达2000万以上。根据相关法规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为他们创造随班就读的条件,是对待多动症儿童的通常做法。

  已关注多动症儿童教育多年的祝正洲称,在美国,专门为多动症儿童建立的学校已经逐步取消,“让他们(多动症儿童)生活在人群中,是对他们的身心成长最有利的方法,况且在国内也没有专门针对这一群体的特殊学校。”

  然而,在媒体相关报道中,多动症儿童在普通学校入学、就学过程中,遭遇歧视甚至被变相驱离的案例却屡见不鲜。

  祝正洲称,现实生活中,国内大多数学校还是会拒绝多动症儿童的入学要求,“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归根结底还是对他们缺少足够的关注和社会关爱。”祝校长同时表示,做校长是为了办教育,而不仅仅是一个行政官员,“如果校长、老师没有教育情怀的话,那么‘爱学生’只能是一个口号。”对于浩浩未来可能面临的困境,他认为,“出路一定会有的,这么大的中国,难道真的没有学校能够接收他吗?”

  据了解,在武汉,已经有学校正在筹建专门为多动症儿童提供教学解决方案的“特殊教育需求工作室”。或许,这能给正在或即将经历阴霾的“浩浩们”带来一线曙光。

  记者手记

  我们只想上学”

  就在采访结束后不久,父亲于强发来了一条短信,在最后一句中他写道,“有人说很同情我们,而我们不需要同情,我们只想上学。”

  如今,有人建议他一边送孩子上学,一边到专业机构接受训练治疗,于强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可如今浩浩每月的药费,加上一家人的房租已经花去了妻子所有的工资,“生活开销全靠之前做生意留下的积蓄,那么贵的训练费用,家里实在负担不起了。”

  夕阳下,放学回家的路上,浩浩骑着那辆蓝色的自行车。身后不远处,父亲有些弯曲的背影,正在努力追赶着儿子的脚步。他不知道,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年过4旬的自己还能这样守护在儿子身边多久。

  于强曾幻想过这样一个场景,在一座美丽的校园里,浩浩和同学们坐在一起,静静地听老师上课。那里没有歧视,没有抗议,没有冷漠的目光,而自己也可以像其他父亲一样,看着儿子度过本该属于他的快乐时光。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