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央视评论]拆迁:“头号难题”初见“嘉善答卷”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2日 20:3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央电视台



  央视《新闻调查》近日播出的报道《头号难题》,引人深思。记者历时两年在浙江嘉善跟踪采访了一起征地拆迁引发的强拆与上访事件。这是一个极具观察价值的样本式案例,记者做了客观、深入、有耐心的采访。本周,这组报道的"详细版",正在每天清晨《朝闻天下》播出。以下四个关键问号,或有助于边观察、边思考。

  首先,为什么征地拆迁引发的纠纷,总是发生在少数人身上?嘉善此事,就发生在59户中的一户身上。这"1/59",说明了什么?而在这少数人的身边,还有一个"沉默的大多数",记者没有忽略,观察者更不能忽略。这个"大多数",在拆迁中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他们对得失的考虑是什么?这是我们观察各地拆迁纠纷时,必须要做的判断。显然,公众舆论既不能忽视拆迁中的每一个当事人,也要去了解每一起事件中那个"大多数"的选择是什么,他们的共同利益是什么。

  其次,如何把尖锐矛盾化解得更为简单,而不是越搞越复杂?嘉善此事中,有一个刺眼的--强拆。之后至今,当地再也没有强拆过。这一点耐人寻味。依法拆迁和违法拆迁,怎么区分?法律不能对此失语。而拆迁中,纠纷的源头往往又集中在补偿上。拆迁补偿到底该如何确定?根据有关制度确定了补偿标准后,有多大调节空间?如果具体到每一家每一户的补偿,与土地开发巨大收益之间不能形成合理关系,那么,这可能就是一个公权力过度使用的"霸王式"补偿方案。而另一方面,如果已确定的补偿标准,最终在执行中,变成了谁声音大、谁能折腾,谁就能得到最高补偿,那么这样的补偿制度,就是一个公信力和生命力都打了折扣的制度。

  第三,执法者与执政者是否需要"情商"?都说"执法必严","严"当然应摆在第一位。但在一个具体"头号难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发现,执法者除了严格执法,除了体现"法不容情",似乎还要做一点别的工作。嘉善的法官就把与上访户面对面沟通,视为了己任。而基层的党政干部们,怎么在做群众工作时表现出恰当的"情商"?嘉善的干部们显然做了探索,也显然仍怀有困惑。

  最后,今日中国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城镇化进程?如何既从整体上推进城镇化进程,让绝大多数人受益,又妥善地保护好每一家、每一人的合法权益?这是不得不面对的抉择:能不能因为这类"头号难题"的出现,就终止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显然不能。那么,能不能因为城镇化进程的绝对必要性,而忽视每一个具体家庭的合法合理诉求?显然,也不能。

  拆迁,关键就在"利益"和"沟通"。从记者的调查看,嘉善这起事件,是一个打破原有利益、寻找共同利益和满足不同群体适度利益的过程,也是一个防止不当公权力和防止不当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此事件也再次表明,在激烈的拆迁争议中,普遍存在着"沉默的大多数",也经常出现"强势的少数"。这"少数"的所谓"强势",有时又会在与缺少沟通习惯的公权力面对面时,显出某种"弱势"。强与弱的交织,正是"难"之一面。

  记者冷静的镜头,同样记录下了嘉善基层干部们所遭遇的巨大挑战。这对他们的法治观念和依法行事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这类在各地一再反复出现的"头号难题",必然有规律性的破解之道。嘉善的这一实例,不见得能回答以上所有疑问,但身在其中者的所有困惑、为难和努力,都是真实和冷峻的。

  这一事件也提示我们:拆迁与上访等难题,在今日中国,并非无解。它的解决,一方面要靠法治、群众工作、舆论引导,一方面也靠公众逐渐摆脱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浮躁,靠各方共同构建的相互理解、必要坚持与恰当妥协。

  文/央视评论员 杨禹

                                                                                                                               责编:唐怡 王爽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