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版绘图:简仁山
原标题:印陆军寻求战略攻击转型
4月以来,多家印度媒体就所谓的中印“边界对峙”事件大肆炒作,西方媒体也借机推波助澜。
与媒体极力渲染紧张气氛的做法不同的是,中印两国政府都希望缓和局势,表达了共同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的愿望。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10日在北京会见来访的印度外交部长萨尔曼·胡尔希德。杨洁篪表示,将继续推动边界问题谈判进程,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胡尔希德说,印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以高层互访为契机,拓展两国各领域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开启两国关系新篇章。
那么印度陆军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如何?除了伞兵营,印度陆军还有哪些形形色色的“特种部队”?从武器装备角度来看,印度陆军装备水平如何?本期军情观察将就这些问题,为您作出解读。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魏香镜 实习生 栾相科
策划统筹:戎明昌 殷剑锋
规模最大
四分之一兵力部署北部边境
印度陆军是印度军队规模最大的军种,在其130万军队人数中,其中陆军有90万多。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后,印度陆军继承了位于印度的英属陆军大部分基础设施。其最初的目标是为保护国家的边界,然而近来也对国内局势提供安全保护,特别是对克什米尔和东北部的武装恐怖分子进行打击。
著名南亚问题专家、中国现代国家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傅小强称,印度传统上就是陆军强国,陆军这一兵种的规模最大,历史发展悠久,曾参与过许多重大战争。特别是在上世纪三次“印巴战争”里,即1947年“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1965年爆发的“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和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陆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印度近年来也派遣军队参与联合国的维和事务,黎巴嫩、刚果、安哥拉、纳米比亚、萨尔瓦多、利比里亚、莫桑比克和索马里等地的维和部队里也能看到印度陆军的身影。
在立足南亚、争当世界军事强国的军事思想指导下,印度推行“地区性有限威慑”的军事战略。根据这种战略,印度平时把45%左右的陆、空兵力部署在西部边境,突出“进攻态势”的特点;把25%左右的兵力部署在北部边境,保护其“既得利益”;把30%左右的兵力部署在纵深地区,作为战略预备队和内部治安力量。
其中,印度陆军的部署重点针对巴基斯坦,印度总共有35个步兵和装甲师,仅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和印巴正式边界上就部署了20个师。在中印边境地区也部署了近10个师。
对此,傅小强表示,从地缘政治和军事战略上看,印度一直将中国和巴基斯坦作为最大的对手,其中中国是潜在的对手,而巴基斯坦是现实对手。从印度陆军的部署方向来看,其重要针对的对象是中巴,无论是防守方向还是战略武器的配备都可以看出,印度陆军主要以对巴和对华为主要防范目标。
有分析称,印度此前对中国采取“守势防御”态势,即在中印边境建立大纵深立体化的防御体系,保持边境地区局部兵力优势,近年来则逐步向“攻势防御”转变。
印度军事战略已转变为以“先发制人”为要旨的“惩戒威慑”战略,要求陆军从常规突击军种向战略打击军种转型,必须重点发展战略性打击力量,具备立体进攻、远程打击和快速反应能力。
印度陆军为何要实现转型?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中亚-南亚”论坛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胡志勇认为,印度一直追求世界大国的目标,为了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印度军队这几年开始采取进攻战略。陆军战略也顺应了这一趋势,最明显变化是从之前的常规打击升级为“快速反应部队”。“印度军事战略的演变服从于印度国家战略的变化,这是冷战后的其军事战略的最大改变。”
据胡志勇介绍,目前印度在中印边界地区部署了45个营的准军事部队,也即印方所说的边防部队,印度计划到2015年再增加9个营,届时,数量会达到54个营。印度这一军力部署,可以看出它对中国采取了“防御”态势。
“此外,南亚地区还有巴基斯坦与印度抗衡,出于地缘政治的需要和印度国家战略的需要,印度陆军不得不在印巴边境部署大量陆军以应对来自巴基斯坦方面的突发情况。”
多元发展
陆军增加航空兵投入
据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报道,印度陆军正在持续扩充其空降部队,印度将把新扩充的伞兵营部署在中印边境地区。有印度媒体分析称,这新增的两个营在该地区可用在传统的反恐怖主义和反暴乱行动中,如果未来发生战争也可被投送到敌人战线后方发挥作用。
印度陆军“天降伞兵”并非偶然,而是其兵种联合、作战立体化思想的直接体现。专家认为,近年来,印军的作战思想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印度军方重视速战速决、先发制人的攻势作战,重视全纵深立体作战的思想,在诸兵种联合作战方面,印军认为,“联合作战是现代作战的本质特征”,强调陆空的协同联合作战能力,其主要表现是建立了陆空联合作战体系与陆军航空兵部队。
2007年印军制定颁布了第一部联合作战理论,并据此拟制新的陆海空军作战条令,突出强调区域外行动,强化军队以信息优势和精确打击为核心的联合作战能力。
近几年,印度陆军为实现“精确打击”的目标,逐渐向战略打击部队转型,根据克什米尔地区作战和国内维稳的任务需要,印军专门制定了组建新型特种部队、打造新型快反部队和数字化部队的计划,重点发展立体进攻、远程打击和快速反应能力。去年12月,印度国防部高级官员透露,印度陆军将批准增加1万名航空兵,以操控即将采购的攻击直升机等新武器装备。
“印度陆军增加航空兵有其明确的用意,主要是在夺得制空权方面获得优势,”胡志勇分析称,印巴边界主要是陆地,一旦发起地面战争,哪一方掌握了制空权,在一定意义上才能赢得战争。因此,航空兵进入陆军,可以对印度陆军夺取战争制空权有很大帮助。
去年11月,印度陆军参谋长比克拉姆·辛格预计将向总理辛格提出成立一支攻击性山地部队的事项,其中约十万军人将被部署在东北部边境。印度陆军计划在西孟加拉邦的巴纳格尔成立这一新部队,同时在东北部边境部署一定数量的装甲和炮兵部队。
胡志勇认为,印度在过去十几年已经有了空中优势,而地面防务能力仍稍弱,特别与一些邻国接壤的山区地带,如何确保地面优势,一直是印军思考的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发展山地部队是印度陆军的发展方向。“印度与巴基斯坦或其他国家的边境多集中在高山和高原地带,这一带的山地驻军主要功能是开展高原作战或高山作战。这几年印度军方一直提议建立攻击性山地部队,目的是要边境地带印度士兵的抗旱能力和高原作战能力。”
傅小强也发表了相似看法,他称,印度陆军近几年在北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控制的步伐确实很快,比如修建机场、增加山地作战力量的动作很多。此外,为适应山地作战环境,陆军还从美国引进了一批适合山地作战的军备。“意欲通过扩充军备,强化对他国的军力优势。”
另外,印度也在加紧东部的战场建设。据《印度教徒报》报道,由于印度长期未对中印边境的老旧公路进行维护并限制新建公路,致使印军前哨只能通过骡马和飞机空投进行补给。2006年6月,印政府批准斥资约2亿美元,在中印东段边境实际控制线沿线修建总长600多公里的公路网及相关基础设施。建成后,可使印度军队在出现任何“不利或紧急情况”时,迅速向该地区部署兵力,并为之提供后勤保障。
胡志勇表示,印度在边境地区修建公路的意图很明确,即一旦发生冲突的时候,依靠航空运输太危险,而公路则是投送人员和物资的安全途径,印度修建公路网目的是“备不时之需”。
中印边界谈判回顾
1988年12月,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为中印边界问题最终解决开设了最高层对话渠道,签署了《中印联合新闻公报》。
公报指出:重新讨论边界问题;用和平友好方式解决边界问题;在讨论解决边界问题的同时发展两国其他方面友好关系;成立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
1991年12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访印,与印方就边界问题达成四点共识。
四点共识为:通过友好协商早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边界问题解决办法;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前保持实际控制线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边界问题等分歧不应该成为两国发展关系的障碍;同意将两国边防人员不定期会晤改为定期会晤。
1993年9月印度总理拉奥访华,双方签署的《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将中印边界问题解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双方同意中印边界问题应通过和平友好方式协商解决,双方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确认中印双方边界上有一条“实际控制线”,并且严格尊重和遵守这条“实际控制线”;主张双方把实际控制线地区各自的军事力量保持在与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相适应的最低水平。
1994年2月3日至4日,中印边界问题外交和军事专家小组在新德里举行首次会议。
中印边界问题外交和军事专家小组会议在新德里和北京不定期轮流举行。
1996年11月至12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印,双方签署的《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
协定有助于加快核实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的进程,进一步维护边界的和平与安宁。
2003年10月23日至24日,中方特别代表、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和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兼总理首席秘书布拉杰什·米什拉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了会晤。
自此,拉开了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的大幕。
2005年4月10日,中印第五次会晤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中方特别代表、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与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就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达成一致。具体内容为,双方要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两国关系大局的政治角度出发,通过平等协商,寻求公平合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边界问题方案。
2005年9月26日至28日,中印第六次会晤在中国北京举行。
中方特别代表、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与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就中印边界问题解决框架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同意,要在已经取得的成果基础上,从两国关系大局的政治、战略高度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而建设性地探讨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推动边界问题早日获得公平合理的解决。
2009年8月7日至8日,中印第十三次会晤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和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深入交换意见后表示,将努力推进框架谈判进程,寻求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在边界问题解决之前,双方要共同努力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2010年11月29日至30日,中印第十四次会晤在中国北京举行。
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和印方新任特别代表、印度国家安全顾问梅农回顾了新世纪以来两国关系的全面快速发展,一致认同将从两国关系发展的大局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政治指导原则精神,努力推进谈判进程。
2012年1月16日至17日,中印第十五次会晤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和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梅农坦诚深入地讨论了中印边界问题和共同维护两国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等事宜。会晤期间,两国政府代表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建立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的协定》,这一协定旨在及时就边境形势沟通信息,妥善处理边境事件,切实开展在两国边境地区的其他合作事务。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魏香镜 实习生 栾相科 整理
急欲武器现代化
国防投入几近畸形
■相关
在装备方面,印度显然在不断增强其军事实力。以地面战车为例,现在印度已有坦克、装甲侦察车、装甲人员运输车、战斗支援车等;在火炮方面,印度陆军已拥有加农炮、榴弹炮、防空火炮、反坦克火箭筒等多种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武器装备。这些装备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印度从国外进口而来。此外,印度还拥有反坦克导弹、地空导弹和地地导弹等导弹。
胡志勇表示,印度一直把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作为印度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通过向国外购买、引进和改造,基本上实现了第二代武器的更新换代目标。在过去10年,印度一直是发展中国家里最主要的军火购买国。
2012年11月,印度军方人士称,将要全面现代化装备落后的陆军。该报道称,印度陆军常年使用装备落后武器,一些武器甚至是上世纪60年代的。整个计划将耗资1000亿印度卢比(约合18亿美元),其中包括购买6万支新型双筒步枪,将花费约9亿美元,以及价值5.8亿美元的4.3万支新型卡宾枪,用于常规战斗。印度还拟斥资3.6亿美元装备第三代反坦克导弹。在该计划中,陆军中的狙击步枪也将被替换。
除了加强提升常规武器的打击力量,印度还在核武器方面大做文章,以进一步增强核威慑。胡志勇介绍称,印度目前正在努力构筑以陆基核打击力量为主体、以空中核打击力量和海基核打击力量为辅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体系,加快核武器实战化的进程和步伐。
印度认为,核武器的价值在于其政治力量。印度政府于1999年8月通过了印度核政策构想草案,提出最低限度可靠核威慑政策。“印度发展核武器除了有谋求大国地位的政治目的外,还旨在保持对巴的核威慑优势,以加强和巩固对南亚次大陆的控制权。”胡志勇说。
据俄罗斯《独立报》4月10日报道,印度在近日成功试射了一枚能够携带核弹头的“烈火II”型地对地弹道导弹。这次发射再次证明,印度已拥有了可靠的遏制力量。作为全球最大的武器进口国,印度的武器装备更新计划主要着眼于应对与巴基斯坦的武装冲突和抗衡日益强大的中国。
对全球最大的武器出口国美国来说,印度装备现代化改造的计划无疑为其带来了“滚滚财源”。2013年4月,美国负责外交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安德鲁·皮罗称,美国的军工企业有望向印度再售出“数十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他表示,美国对印度的军售额已从2008年几乎为零,迅速上涨至80亿美元以上,而在未来两年仍有望再涨10亿多美元。美国洛马、波音、雷神等军工企业均热切希望能向印度千亿美元的装备现代化改造计划售出其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财政年度中,印度将把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79%用于国防开支。有数据显示,印度现在的国防预算已达468亿美元,据专家们预测,到2020年,印度的国防开支将赶超英国、法国和日本。
胡志勇认为,印度在武器现代化方面确实投入很大,对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很有必要。但是印度是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改善民生和解决贫困的任务。它没有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民生领域,而是用以发展军事现代化。从这方面看,“印度的军费开支如此巨大,与国民经济发展中不成比例,甚至可以说是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