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新华访谈:欧债危机将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2日 10: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记者:欧债危机如何解决?

  张其佐:欧债危机其根本问题并未解决已成“慢性病”,解决欧债问题将是长期复杂的过程。

  一、欧债危机产生的根本性因素并没有解决和实质性改善。一是福利过高致使债务率和赤字率仍居高不下。据欧盟统计局称,2012年欧元区整体国债占GDP的比例仍高达90%以上。其中老龄化是导致欧洲国家政府债务水平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欧洲的债务危机实际上是福利制度危机,福利制度不改革,债务和财政负担难以缓解。二是财政一体化和形成单一的欧元债券仍遥遥无期。虽然欧盟国家签定了旨在加强财政纪律的“财政契约”,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政联盟。分散的各国财政政策与统一的货币政策不能协调配合共同作用的矛盾仍十分尖锐。事实上,欧元区货币政策仍然是单打独斗。三是欧洲央行还没有真正成为国际最后贷款人。四是欧元区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政治一体化的进程仍停滞不前。

  二、如何摆脱经济衰退,保增长是当前和今后欧元区面临的最大挑战。今后多年之内,欧元区仍可能处于危机状态。欧债危机正从“急性病”转向“慢性病”。普遍的观点是:欧元区的危机核心不是财政的危机,财政的危机只是外在表现。最大的挑战是整个欧元区的经济没有增长,摆脱经济衰退才是欧元区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经济持续衰退,说明欧元区实体经济没有好转,竞争力正在下降。由此也进一步表明,欧债危机缓和只能说是暂时的或阶段性的,换句话说,欧债的缓解最终要体现在哪怕是经济轻微增长才有实际意义。

  为应对欧债危机,欧元区推行财政紧缩政策已逾两年,削减支出和刺激经济的矛盾凸显,德法两国针对紧缩还是刺激增长已存巨大分岐。增长已成为欧元区经济当前的最大难题,然而近期又很难摆脱这一困境。欧元区一直在紧缩与增长之间寻求平衡,但事实上是看德国脸色行事,奉行德国式的解决欧债危机方案即财政紧缩至上,并拒绝政府引入单一欧元债券,拒绝把欧洲央行变成最后贷款人。所以,欧洲央行又主要奉行德国央行“通胀目标”即“控通胀高于保增长”来行事的。在欧元区陷入连续3个季度衰退,美日均采取“保增长高于控通胀”的政策,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考希克•巴苏近日建议发达国家把通胀率目标设置在4%左右来刺激经济增长(传统上认为,2%的通胀率是健康可控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近日仍然强调欧洲央行首要任务依然是“控通胀高于保增长”。因此,有限的政治空间和各国政局频繁更替的威胁,意味着欧盟近期推出立竿见影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的可能性不大,欧元区要摆脱经济衰退和欧债危机的困局短期内也难以破解,最终解决欧债问题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记者:欧债危机长期化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如何应对?

  张其佐:由于欧元区何时走出衰退前景暗淡,欧债危机仍然是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最大风险。在全球经济低增长的格局下,贸易增长难以有大幅度增长。去年我国对欧日贸易大幅收缩,其中对欧出口下降6.2%,至今我国对欧出口仍未见起色。因此,预计今年对欧出口严峻。美欧仍然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出口市场,在中国经济当前依然面临着稳增长任务的背景下,出口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为此,我们要做好长期应对欧债危机的准备。第一、着力稳定美、日、东盟等我国排前10位出口大国的增长,妥善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第二、不断拓展我国扩大对新兴市场的出口。第三、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基本稳定,避免汇率大幅升值对出口造成不利影响。第四、推进中欧金融合作。一是探索人民币与欧元的直接兑换,促成人民币与英磅直接交易,可适当增持德国等欧元区的优质债券,购买优质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债权股权。二是尝试推进人民币成为欧盟的储备货币,使人民币逐步成为欧盟的清算和结算货币。三是巩固伦敦人民币离岸中心,可在法兰克福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

  记者:日本国债约占GDP的比例达237%之高,但却没有发生债务危机,原因是什么?

  张其佐:我认为有以下方面原因:一、日本发债成本较低,90%属于国内投资者长期持有,降低了债务危机发生的风险。一是低通胀降低了国债融资成本。日本长期处于低通胀,2012年CPI较上年下降0.1%,已连续4年呈负增长处于通缩状态,日本央行长期保持低利率,至今仍维持“零”利率最近加大了量化宽松政策的力度压低了日本国债收益率,低利率降低了日本政府发债平均融资成本不到1%。,其利息支出分别占GDP和财政赤字的比例为1.8%和约20%,利息负担较轻。二是由于民众养成了长期购买国债的偏好,加之储蓄率较高,日本国债95%主要由国内投资者长期持有。而欧美国家储蓄率较低则大部分由国外投资者持有。只要日本政府未出现偿债困难,国内投资者集体大规模抛售日债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日本政府债务的内外风险不大。

  二、日本经常账户长期盈余、外汇储备充足,可以从容应对危机。与债务危机国家出现财政、贸易“双赤字”不同的是,日本保持了连续31年的经常账户盈余状况,增强了发行国债的融资能力。尽管日本2011—2012年已连续两年出现贸易逆差,但占2012年经常账户仍实现盈余约505.8亿美元(比上看减少50.8%,创1985年以来历史新低)。去年底日本外汇储备仍达到12681.25亿美元。今年1月份日本强化了量化宽松政策,不仅维持“零”利率,同时宣布设定CPI年涨幅为2%的通胀目标。此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通胀使日元贬值,以达到刺激出口,有可能扭转贸易逆差和贸易盈余下降的局面。如果出现主权债务问题,日本可以从容抛售外汇储备来应对危机。

  三、日本连续20多年保持全球最大的海外金融资产持有国,间接为高债务提供了信用担保或抵押。

  四、日本的“产业空心化”没有象欧美那么严重。虽然多年来日本经济增长低速,近10年来,日本制造业占GDP的增加值保持在约20%左右,显著高于美国近年的12%和欧元区。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仍有竞争力,带动了就业和消费的提升。至今失业率仍维持在5%左右,远低于美欧等国。
  综上所述,日本债务问题并非高枕无忧,但从短期来看其债务风险或有可能控制。与欧债国家显著不同,日本还能勉强维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基本面,加之整体税负水平较低,特别是日本具有货币主权是可以扮演国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因此,若中长期出现债务危机,可以通过提高税率和量化宽松的手段来有效应对。同时由于90%的国债属于国内投资者,量化宽松并将通胀率提高到2%所产生的不利因素也将是可控的。

  记者:当前美国双赤字一直居高不下,美国公共债务率在全球发达经济体中,仅次于日本,比欧元区债务率还高。但似乎美国没有出现欧元区那样恶性的债务危机,美国国债收益率较低仍然是全球风险的“避风港”。为什么美国没有发生欧洲那样严重的债务危机?

  张其佐:美国和日本都是主权国家,而欧元区则不是。除了美国综合国力较强和较好的经济基本面为主权债务提供了信用支撑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凭借美元仍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的地位(在全球外汇储备总规模中美元约占60%,欧元约占20%),一直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即债务货币化,滥发货币,并推高和输出通胀,用美元贬值(广义上的通胀,一是物价上涨、二是货币贬值)“变相违约”方式,从而转嫁了美国债务危机风险。

  美国凭借美元作为国际主要货币储备货币地位,历史上已发生多次国债间接违约。二战后美国采取通货膨胀办法,10年内将债务占GDP的比例降低了40%。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通过购买国债方式推出多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国债收益率,意味着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会大幅下降。资料显示,仅过去的5年间,美国利用美元贬值使其对外债务减少了3.58万亿美元。

  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美国国债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主权债务。美国之所以采用通货膨胀或美元贬值“变相违约”来转嫁其债务风险,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控制了国际货币体系组织的控制权,国际货币体系实质上是美元本位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联储成了国际最后贷款人。由此造成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严重的系统性缺陷,美元本位制完全没有约束也就是说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发行没有任何外部约束,因此美国可以充当国际最后贷款人,可以不受约束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可以滥发货币。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体系,这个霸权货币体系本质上是让全球各国为美元滥发货币等错误政策承担了风险。

  总之,采用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变相违约,早已是美国减债减赤转嫁风险的隐蔽做法。而对全球投资者来说,最终和最大的风险也正在于此。如果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地位出现动摇甚至逆转,美国随时都可能出现主权债务风险,不仅对美国乃至全球都是灾难性的。

责任编辑:高宇

热词:

  • 欧债
  • 危机
  • 经济
  • 博鳌
  • 访谈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