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镁氪星
我的简介只需十八个字
好吧,我已经写完了

围棋失守,AlphaGo令人类颤抖?

       “它们很强大,又很稳定,就像一堵墙。在我看来,这就是机器与人类的最大区别。如果事先没人告诉我AlphaGo是个机器的话,我会以为对手是人类——或许棋路有些奇怪,但很强,是个真正的人类。”

       上面这段失败感言来自一位名叫樊麾的围棋手。三个月前,他与人工智能棋手AlphaGo下了5盘棋,结果0:5惨败。今年1月28日,《自然》杂志报道了这个不幸的消息,也随之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热情讨论。

       提起人工智能,人们大概会首先想到手中的智能手机,虽说这两个“智能”只是翻译上的巧合而已。“智能手机”源自英文“Smart Phone”,Smart的意思只是聪明、敏捷而已。在台湾地区,“Smart Phone”被翻译成“智慧手机”,相比之下更贴切一些。“人工智能”在英文中写作“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显然“Intelligence”与“Smart”不可同日而语。不过,看媒体报道中AlphaGo的表现,似乎真有可能让“Smart Phone”变成“Intelligent Phone”。

       初战告捷之后,AlphaGo的“生父”谷歌公司(现在似乎叫AlphaBeta公司更准确,这俩名放一起一看就是父子)扬言要在今年三月跟韩国围棋九段李世石一决高下,奖金则是由谷歌提供的100万美金。

       在迎来这场人机大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下20年前的一场世纪之战。1997年,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与人工智能电脑“深蓝”展开一场对弈。“深蓝”是美国IBM公司生产的超级电脑,重1.2吨,“深蓝”的“大脑”中被输入了近一百年来的两百万个棋谱,拥有32个处理器,每秒能计算2亿步棋。最终,卡斯帕罗夫以2.5:3.5(1胜2负3平)的比分输给了“深蓝”。

       当年消息一出,不少媒体也表达了对人工智能的忧虑。但是,稍加计算就会发现,国际象棋平均每回合会有35种可能性,一盘棋平均80回合,电脑用“蛮力”计算棋路还是很轻松的。卡斯帕罗夫的失败,或者说国际象棋的失败是必然的。不过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或许会平添一种民族自豪感,因为我们的智慧结晶“围棋”依然无法被电脑打败。

       围棋最多有3的361次方种局面,简单言之,这个天文数字就是在10后面连写170个0。而在人类已观测的宇宙中,原子的数量也不过10的80次方个。因此,如果用击败卡斯帕罗夫的“蛮力计算法”几乎不可能击败高水平围棋选手。

       然而,AlphaGo的下棋方式与深蓝不同,它是基于目前人工智能最热门的“深度学习”技术,将计算量控制在电脑可接受的范围里,然后再通过模仿人类棋手去练习。人一天下个几盘棋就够头疼的了,但是通电的机器却不知疲倦。

       如此看来,AlphaGo确实比前辈深蓝牛太多了。但是牛不牛关键还得看对手强不强,樊麾的水平究竟如何呢?樊麾1981年生于陕西西安,1996年初段,2000年二段,后移民法国,目前是法国国家围棋队总教练,连续三年夺得欧洲围棋冠军。看似挺牛,然而问题是,围棋运动在欧洲和亚洲的水平差距悬殊,如今的樊麾是否具备东亚二段实力真的不好说。柯洁九段等中国职业高手根据公布的5盘棋谱对AlghaGo的实力评估是:相当于中国的冲段少年,无限接近于职业水平。

       不过樊麾和AlphaGo的比赛是在三个月前,如果AlphaGo真的像宣称的那样具有学习能力,那么这三个月内,或许真的像金庸笔下的王重阳那样又完成了一次闭关修行,不对,应该是千万次。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谷歌要在3个月之后才敢把比赛结果放出来,外加一个三月份挑战李世石的噱头。

       对于三月大战,笔者倒是挺希望AlphaGo获胜,因为这可能是人类迈向智能生活的一大步,意味着无人驾驶汽车等智能设备将逐渐普及。但是,现在电脑的基本原理毕竟是二进制,逻辑思维不过“或与非”,只要这点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即便战胜了李世石,人工智能电脑依然只是小儿科。

       在2014年6月7日那天,英国皇家学会举行了一个所谓的“2014图灵测试”大会上,聊天程序“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首次“通过”了图灵测试。这条消息被一些媒体炒成了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上的一件大事。其实,且不说图灵测试本身已经是多么老掉牙了,单说这个日期,非要选在是图灵逝世60周年纪念日当天,哗众成分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那么,AlphaGo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