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清单”之不得不说的“进口食品”
2015-12-29 第38期 小编说新闻

       元旦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每逢春节前除了抢车票外,置办年货也是必不可少的。糖果、瓜子、坚果、糕点、水果……多多少少都会买来一些放在家中招待亲戚朋友,人们在忙碌中感受到年的到来。

       中国人几千年来早已习惯了把“年”当作是一件大事。《京都风俗志》这样描述到:“十五日以后,市中卖年货者,星罗棋布。”古时候,一进腊月,各闹市皆拥挤不堪,都是买年货的人,但各种东西也都会涨价,故有“腊月水土贵三分”之谚。

       根据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群体的调查数据显示,置办年货真是各有所爱,老年人多购买米面油和熟食类;中年人多喜欢选择土特产;青年人则更钟爱进口食品和传统滋补营养品。

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简单普通的年货已经满足不了年轻人的口味了。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深得年轻人的喜欢。同时,由于国内食品安全频发,人们渐渐失去了信任。再加上人们对进口食品的好奇心,想尝尝鲜,同时人们的虚荣心、攀比心,从众消费等心理,使得人们对进口食品趋之若鹜。

       利兹大学心理学及行为科学教授安德鲁·希尔也曾说过:“对食品的欲望并不单纯由饥饿引起”。

       有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已达482.4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4.2倍,年均增长率达17.6%。乳制品、油脂及油料、水产及制品、肉类、粮谷制品、酒类、糖类、饮料等为主要进口食品种类。然而,从不合格进口食品种类来看,2014年,几乎所有种类的进口食品均有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

       数据背后,彰显了我国进口食品的消费潜力,但是不论进口食品消费力度有多大,种类有多全,重点是食品“有问题”。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标签不合格、证书不合格、污染物超标、包装不合格、未获检验检疫准入、货证不符、农兽药残留超标等,人们不禁感叹:进口食品,想说爱你不容易。

       去年12月,赵先生在超市花去358.4元购买一款韩国进口的某牌芦荟饮料28瓶,饮料配料标注为“水、芦荟粉、芦荟胶、白砂糖、芦荟汁……”。购买后,赵先生得知芦荟属于新资源食品,有特别的标识规定,但这款芦荟饮料并未依规标注。

       购买进口食品的渠道无非是超市和网络,网络采购虽然方便,陷阱也不少,所以超市采购无疑成为“不那么坏”的选择。如今,“进口超市”已遍地开花。

       近日,有新闻报道称,位于北京金融环球中心的某进口食品超市的进口小零食全是发现全是外文说明,并没有中文标签,临窗货架上摆放的各种小瓶洋酒,其外包装上也未见中文标签。

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同样的情况在五道口附近更为普遍。五道口地铁站附近的某进口超市,主营韩国进口食品,大量膨化食品、饮料、拉面、泡菜等各种各样的食品布满货架,然而只有极少数的食品包装上有中文标签。购买者称只能通过包装上的画儿来猜。一款名为“奥里恩花生球”的食品,显示保质期为2015年11月18日,却仍在货架销售。如此,进口食品亦非高枕无忧。

       很多人觉得进口食品就应该全是一些看不懂的字符那才是正品,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的工作人员说:“所有的进口食品都应当在报关检验时就注明中文标签,如果是‘国外原装’,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进入市场的,中文标签肯定是必备的。”看来,挑选进口食品,不能完全迷信“全英文”。

       曾经,西方的终极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成千古一问,现如今,人们面临着更具有现实意义的难题:“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怎么吃才是最安全的”。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