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软广告是否过于敏感了?
2015-12-04 第21期 小编说新闻

       最近小编已经嗅到淡淡的年味了,因为关于火车票的新闻渐渐多了。前些天刚刚经历了“手机不验证就不能网购火车票”的风波,今天就有新闻把焦点对准了12306网站的登录验证码。

       新闻挺长,吐槽也比较到位,可惜看完之后小编只记住了文中引述的某抢票软件产品经理的话。真是难为这些写稿的记者了,吐槽吐槽验证码也就罢了,居然把一篇新闻写得那么像抢票软件的软广告。新闻中难道真的不用避嫌吗?还是记者自认为清白天地可鉴?

       在网上论坛,我们常常能看到不少人在吐槽影视剧里的软广告植入,说得大义凛然,义愤填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有人花钱去电影院真的就是为了数软广告并乐在其中——你觉得他们会说自己花钱是去看烂片的吗?

某影视剧中被网友指出的软植入


       犹如水乳交融一般,当下,软广告与我们的生活已经不可能分开了。如果对软广告过于敏感或者排斥的话,可能真要影响生活了。比如你想用“一切皆有可能”去鼓励一个奋发图强的朋友,心里可能会想这是某运动品牌广告语,咱要避嫌,得改成“没有不可能”,但一想这是另一家运动品牌的广告语,还得改。最后等你做完思想斗争对朋友开口时,鼓励的话变成了:“啥玩意儿都有戏!”

       2015年1月,北京某地铁站出现了一组全身人像雕塑作品,在其中一个人像的手提袋里汇集了一些品牌产品。于是,“软广告植入”的嫌疑刺激到不少乘客敏感的神经。不过据雕像创作者说,这些出现的品牌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他希望通过这些随身物品表现真实性。

       孰真孰假?如果小编用文艺范的眼光来看,其实是能够理解的。小编自己平时也喜欢拍些现实题材的照片,照片中夹杂广告在所难免,但是如果为了避嫌而给照片打码,那一张好照片就毁了。

       小编喜欢去国内某问答网站上发现高品质的回答。看的多了,仔细琢磨又会觉得,那些饱含真情的回答挺像是作者在为跟自己利益相关的公司做软广告。

       其实,单纯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软广告也是信息嘛,一篇好的软广告除了作者刻意推荐的信息外,更多的还是读者关注的信息,否则它就不是一个优秀的软广告。甚至我们可以这么想,正是因为有了软广告,我们才能看到更多我们想要的信息。

       大家或许都听过苏轼和佛印的那个“心中有佛、所见皆佛”的小故事,套用这个心灵鸡汤故事来说事儿小编其实是不想的,不过觉得挺适合今天的结尾:忘掉软广告吧,心中充满信息,我们才能获得更多我们需要的信息。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