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如今,35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期间七次三中全会通过的有关决定中,有5次是与深化改革直接相关的议题,2次则和农村改革与发展息息相关,“深化改革”贯穿七次三中全会的始终,各项紧密关系国计民生的政策的出台,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改善着老百姓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由此成为国人心中的深刻记忆。

会议时间

1978年12月18日-22日

经济政策

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

重要意义

开创“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这次全会为开端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和开始起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会议时间

1984年10月20日

中心议题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政策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由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二阶段,即改革的展开阶段。

重要意义

我国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逐步深入到各个领域。从农村到城市,从政治、经济到各项事业,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推动着经济建设迅速发展,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会议时间

1988年9月26日-30日

经济政策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会议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强调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整顿经济生活中特别是流通领域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并进一步推动政企分开。

重要意义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铺路

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1992年邓小平第三次南巡,提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使中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会议时间

1993年11月11日-14日

经济政策

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方向,逐步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

重要意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处发展

十四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次会议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会议时间

1998年10月12日-14日

经济政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系统总结农村改革历史经验、深入分析研究农业和农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全会明确提出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方针,对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制定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政策措施。

重要意义

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会议时间

2003年10月11日-14日

经济政策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改革的国企中有不少已经实 现了股权的多元化,有的则实现了非国有化。

重要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踏上新征程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不仅是今后十年改革与发展的“蓝图”,同时也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其中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五 个统筹”的发展目标,是党的执政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更加现代,更加符合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执政理念。

会议时间

2008年10月9日-12日

经济政策

关注“三农”问题

全会提出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重要意义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全会认为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5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如今,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复苏前景尚不明朗,深处其中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下一步改革举措世人瞩目。挑战虽然巨大,但人们对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是改革重要窗口期和发展机遇期,已形成共识。相信即将在今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就改革提出总体方案,进一步激发和凝聚民众参与改革的热情和信心,释放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