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这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他的一生都和中国卫星紧密相连。从东方红一号开启我国人造卫星时代,到嫦娥卫星迈出中国深空探测的脚步,这位老人一直在放飞中国的飞天梦想。
孙家栋家中陈列柜最显眼处,摆着两尊卫星模型:东方红一号和嫦娥一号。中国航天史上有三座里程碑: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神舟载人、嫦娥探月。东方红一号和嫦娥一号代表其中的两座。
对工作严谨敬业,对名利淡泊知足,对他人宽和谦逊……在孙家栋自己看来,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他并没有刻意追求所谓的“崇高”,只要做一个纯粹的科学家,一个恪尽职责、恪守良知的科学家。
在中国的航天史上,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孙家栋是我国月球探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出了2020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他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确定了工程目标和工程总体方案,对工程各大系统的技术途径作出重要决策。孙家栋现任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继续活跃在我国航天技术的前沿领域。孙家栋的传奇人生与中国航天发展中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详细
1935年,孙家栋上学,和母亲一样,也是左撇子,不被学校接受,两周以后退学。一年以后,孙家栋就学会熟练地使用右手。到营口上学后,他已可左右开弓打乒乓球,而且各科成绩优异。>>详细
1950年元宵节,很多同学回家团圆,哈工大预科班安排学生晚餐吃红烧肉。孙家栋决定吃完难得的红烧肉,再回姐姐家。开饭后,校领导突然来到餐厅通知在场学生空军招人。>>详细
从哈尔滨工业大学预修班毕业的孙家栋赶上了命运的眷顾,他参了军,1951年,孙家栋入选中国第一批留苏空军学员,在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留学时,成绩优异的他获得了斯大林纪念章。>>详细
1967年,孙家栋开始迎来人生的第一次辉煌。他被钱学森点将,调任第一颗人造卫星总体设计师。他被提拔为型号总体设计室主任,他参与成功仿制“P-2”导弹、试射国产“东风一号”导弹。>>详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领导我国卫星科研工作的同时,孙家栋也开始了自己角色的转换。1984年1月底,孙家栋正在参与“东方红二号”的发射,航天部部长张钧要他立即返京,前往德国访问。>>详细
在孙家栋取得各种辉煌的背后,有一个人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他,那就是他的妻子魏素萍。他与妻子在劳动节一见钟情,成就了一桩美满姻缘,如今,这对古稀之年的老人正携手走向“金婚”。>>详细
2009年4月15日0时16分,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加指挥的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任务又一次获得圆满成功。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详细
在孙家栋80岁生日之际,钱学森在给孙家栋的生日贺信中竟7次用了“您”这个称呼,还称他80岁为大寿。孙家栋回想一生走过的道路,觉得自己能在钱学森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是十分幸运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