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11月1日至2日,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刘平一行4人来到延安市安塞县,深入基层采访了解安塞腰鼓、剪纸和农民画的发展现状,了解安塞县对文化产业的探索和改革。
陕北“黄土文化”的代表剪纸究竟有没有一种新的面貌广泛传播?由延安和上海两地文化工作者历时两年的精心打造,首次将现代动漫技术与古老的剪纸完美结合。
剪纸、腰鼓、农民画、信天游等陕北民间艺术,都成了延安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头戏”。延安人还编了顺口溜:“农家女巧剪锦绣河山,庄稼汉打出腰鼓雄风;农民画画尽黄土风情,信天游唱响大江南北。
黄土文化由“黄土地”这个习惯性称谓而得名。黄土地,本来是对整个黄土高原的一个代称,然而这个区域太辽阔了,包容了众多省区、众多民族,而这众多省区、众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不尽相同的,更无法用一个概念去概括之。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陕北高原——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帝、黄河、黄土地共同孕育了灿烂的东方文明。从那时起,古老的信天游便陪伴着陕北人走过了沧桑的五千年。陕北民歌是镌刻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部传世经典,我们挖掘出了陕北民歌中最古老、最经典的歌手、由地道的民间歌手演唱,以展示陕北民歌原始生存状态。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其是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独具魅力的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与性格。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陕北民歌有她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
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制度根本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
剪纸能出国,是侯雪昭初学剪纸的动机。终于,1994年6月她代表中国民间艺术家出访了奥地利。如今侯雪昭靠着剪纸盖起了新房,同时还计划投资100万建个安塞民俗文化村。
侯雪昭发现了一个问题,现代的年轻人已经不再喜欢剪纸这种“美”了,他们觉得剪纸太土气。尽管年轻人结婚还离不开大红的喜字,但是屋里贴剪纸的风俗似乎正在慢慢消失。
剪刀的出现是为了裁剪布料,可一不小心,它被陕北婆姨拿去繁荣了剪纸。 陕北安塞的剪纸最为有名。“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在安塞,剪纸已成为品评巧手妇女的标准。
侯雪昭是陕西安塞县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我很早以前就知道她,她的剪纸和民间绘画以其朴实、流畅、富有想象力,在安塞县众多的民间剪纸绘画大师和民间剪纸绘画著名艺人当中独树一帜。
登录 | 注册用戶名: |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