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常德盛:让老百姓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在富庶的苏南,论经济总量、企业规模,蒋巷村都不是大块头。但是,村级经济发展的成效真金白银地体现到全村百姓的共同富裕中。“劳有丰得、住有宜居、老有颐养、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这是盘旋在常德盛脑海中几十年的幸福乡村模样。 常盛集团最大,消化了蒋巷村绝大多数劳动力,还有个私经济五六十家,经济总量也有3个亿。私营企业党支部书记王阿明是做包装的,他说,“我们有困难找书记,他照样帮”。平建荣放弃常盛集团的优厚收入去种地,成为村里16位种田大户之一。眼下进入最忙的收种季节,他却说“我喜欢种地”。常德盛经常唠叨一句话,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副则副,让每个劳动者享受选择的自由。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足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在蒋巷,我们看到了鲜活的“现实版”。
常德盛所在的蒋巷村是常熟一个偏远乡村,曾经是一个土地贫瘠的“穷乡”。1966年,23岁的常德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当上了生产队大队长。他第一次在两间茅草房召开全村会议的时候,连条凳子都没有。也就在那次会议上,常德盛喊出了“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誓言,承诺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有人说我一直像个新当干部,风风火火的,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其实,我懂得,只有少数人忙,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只有当干部的忙了,老百姓才能过上安稳日子。 ”社会上流行“有困难,找警察”,而在蒋巷村,老百姓则流行“有困难,找常书记”。
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是我的母亲,因为工作忙,忽视耽搁了母亲的病情,老母亲被“带状疱疹”轻易地夺走了生命,这是我一生最大的愧疚。但令我欣喜的是,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蒋巷发展了,村民们感到美满幸福。村民全部住进了别墅,村里还为老年人建造了三星级宾馆式老年公寓。
一代“愚公”为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付出了代价。在蒋巷,包括常德盛在内,不少上了年纪的人腿都有点罗圈,那是青年时代挑土担子压出来的。人压矮了,千亩低洼地却硬是填高了1米多。
很多村官信奉的是“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有的村官就公然叫嚣“不贪污受贿,我当官干什么”?听听人家常德盛是怎么说的:“我这个书记,追求的就是富民强村,不是为了个人发财。这些钱留给村集体和老百姓,能办不少大事。”村官虽小,位置却很重要,应该多发掘常德盛这样的基层干部。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常德盛毫无私心杂念,一心一意为大伙儿谋福利,让乡亲们老牛打滚——大翻身,受到了全村人的爱戴。这样的基层干部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登录 | 注册用戶名: |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