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对口援藏让西藏各族人民共享现代化生活

——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年

中国新闻中国西藏网 2014年08月15日 10:2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边境小村变身示范新村

  二十年来,中央一直要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援藏工作的首要位置,2003年胡锦涛同志批示:“援藏项目要突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由于农牧民占西藏总人口的80%以上,其中很多又分布在高寒、边远地区,远离城镇、道路和现代生活,所以他们又成为援藏的重中之重。孙博士在给记者展示了他在西藏调研期间令他印象深刻的两个村级项目,一个是典角边境示范村建设,一个是勒布小康示范村建设。

  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地处边境一线,与印度控制克什米尔地区隔河相望,海拔4300多米,自然条件非常恶劣,过去长期高寒缺氧、缺电缺饮用水、通信不畅通、交通道路不便,居民生活卫生条件相对比较落后。

新典角村远景


新典角村远景(孙宏年调研拍摄)

  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干部团队结合该村情况,提出了建设典角边境示范村计划。项目于2011年7月正式启动,2012年10月竣工。总投资2100万元(援藏资金700万元),将全村规划为居住区、养殖区、人工种草区、蔬菜大棚区。“最让人耳目一新的就是典角村崭新的安居房,而且室内各种水电设施齐全,十分方便”,孙宏年回忆当初前往典角村调研时的情形时说道。

典角村村民新居


典角村村民新居(孙宏年调研拍摄)

  这一项目的设计因地制宜,实现了藏民族建筑与现代建筑风格的融合统一,使典角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知名的边境示范村。如今,全村22户居民都有了自己舒适、实用、美观的安居房,全部为两层楼房,每家都做到了水、电、路、通讯入户,还有适合当地气候、抵御严寒的暖廓。此外,村民委员会活动建筑面积达500多平方米,配备了现代化的会议室和办公器材。全村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庭院灯和景观灯,为边境村与外界沟通联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人工种草300亩,新建了两个蔬菜大棚,为今后全村解决蔬菜供应问题创造了条件。

勒布沟风光与新民居


勒布沟风光与新民居(孙宏年调研拍摄)

  勒布小康示范村建设为安徽第二批援助错那县项目,该项目对勒布办事处分布在中印边境线上六百平方公里山区内4个民族自治乡,共191户实行统一规划,整乡推进,全面建设。4个乡新建二层石木结构蓝色铁皮铁面房屋156套,建筑面积24333平方米;原有二层楼房屋面改造35套,共计投资估算1332.393万元,安徽援藏资金投入951万元。该项目彻底改变农牧民现有居住条件较差,配套基础设施不全,生产、生活极不方便的落后局面。

  这两个村的变化只是对口援藏所覆盖的西藏众多村落的缩影。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