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全国道德模范李国武 20年用良心守望食品安全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8日 15:0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岳阳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图为李国武为老百姓拍笑脸照片。

图为李国武坚持20年为光荣院老人国生日。

  一群人的自律――

  “食品企业,既要有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更应该有一个道德标准!”

  刚接手十三村,国营企业老员工就跟李国武开了个玩笑,将两大池子15万斤变质的腌辣椒和榨菜当作资产交接给李国武。对此,李国武选择苦笑一声,真是还没开张就亏了钱,只好将其拖到郊外垃圾场全部销毁。

  久而久之,李国武发现,这种玩笑在老员工中屡见不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不少一线员工还调侃“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对李国武的生产质量要求,或阳奉阴违,或偷工减料,甚至背地里骂他“傻子”。

  2005年5月,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局下函,根据新检测标准,市面上塑料瓶盖盖垫与油脂接触后可能致癌,要求食品企业自查后半年内整改,停止使用。李国武接到通知后,不仅将刚加工好未出厂的食品、未使用的该类瓶盖全部销毁,还要求将已流入市场的所有产品立刻召回核查、全部销毁。

  这一决定遭到全厂员工的一致反对。“召回令”下达一周后得不到执行。“原来没这个标准,上面也没规定必须召回。况且其他食品企业都未动,我们这样做不仅砸牌子,损失也太大了。”李国武却再次强调,“质量无小事,必须召回。”这次焚假共损失25万,十三村重新起步第一年以亏本告终。

  与潜规则作战,与旧观念为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国武的坚守,就像是一场孤独的修行。尽管如此,李国武仍像一位虔诚的传道者,日复一日地在企业中推行自己的安全理念:凡是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都尽可能消除;如果产品品质不能完全达标,宁愿销毁,自己承担损失,也绝不能流向市场。

  2009年7月,生产车间对豆瓣酱进行工艺创新,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检测出细菌含量少量超标,但还可以食用。李国武毅然决定,将220大坛价值18万多元的豆瓣酱全部运到城郊垃圾站销毁。

  这一次,没有员工再泼冷水。甚至当岳阳某食品厂的负责人找到处理此事的员工,提出低价收购后贴牌销售,并承诺给予好处费时,该员工也委婉拒绝了。

  2011年,媒体曝出多个产品塑化剂超标。李国武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后,主动将十三村所有产品抽样报送省质监局检测。在三项主要检测指标都合格的情况下,他还是不放心,又对其余18个指标也一并检测,并要求生产环节将所有塑料容器全部换成不锈钢。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李国武认为这样才踏实。

  自此,十三村的员工不但做到产品出厂必检,还养成了定期主动送检的习惯,一年产品送检高达80多次。

  在李国武看来,公开透明是食品安全的最大保障。虽然十三村规模只相当大企业的一个作坊,但李国武却能做到“把一切晒在阳光下”。每天,都有不同的群体来厂参观酱菜生产制作全过程。他说,做食品就是要做到全透明。

  走进十三村的厂区,仿佛置身公园绿树碧水、鸟语花香,车间里隔着洁净的玻璃墙,人们能清楚看到衣着整洁的员工在有条不紊的制作酱菜。岳阳市副市长向伟雄在考察十三村之后感慨称,“来了十三村,彻底改变了我对食品加工企业的看法。”

  除了食品安全理念,李国武还在十三村推行“雷锋文化”,经常给员工讲课,引导大家“学雷锋、做好人、讲诚信”。20年来,李国武坚持帮孤助困4000余人次,累计捐款500多万元。他自己至今没有一辆小车,一家人还住在单位老宿舍楼内。在他的带动下,不少员工也加入到诚实守信帮孤助困的志愿者行列。

  在厂区内,随处可见“学习雷锋精神”的横幅标语和爱心公益形象墙。“学雷锋,就是要把本职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始终把关乎消费者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放在首位”。李国武说:“做食品就是做良心活,当员工能以助人为乐的精神,以道德准则要求自己时,还担心他们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去违背自己的良心不能自律吗?”。

  李国武的理念得到了员工们的高度认同,自觉抵制劣质原料辅料、非法添加剂等不下70余次,为十三村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更赢得了消费者的口碑。十三村也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国营酱菜厂发展成为一家产值过四千万的食品公司。

  从嘲笑谩骂,到认同效仿,再到敬重崇拜,李国武的个人道德标准逐步转化为企业的道德标准,一个人的自觉变成了一群人的自律。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