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中国执行过太空任务的8名航天员已有3位晋升少将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1日 04:1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北京青年报



 

  1.身体素质

  模拟人

  2.心理素质

  心理调查

  请3位飞行员领导或同事对他们的情绪稳定性、人际关系、幽默感、判断决策能力、应急耐受性和在危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等作出客观的评价。

  心理会谈

  结构式会谈:类似于心理咨询,但更全面具体,反映成就动机、情绪、冒险意识、竞争意识、人际关系、意志、反应能力、家庭背景、职业技能等,与受检者面对面谈话,评价其个性特征。

  情景模拟:类似于野外生存训练。假定飞机失事,掉到北方一个有冰雪的山区,救生包中有火柴、手电筒、食品、滑雪板等20种物品,受检者4人,2人一组,每组先按物品对逃生的重要性排序,然后4人一起协商排序。要求三位以上专家根据每名受检者的表现进行评价。

  个性心理测试

  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989年的中国版心理测试问卷、指导书,受检者按照问卷指导语的要求,在专用的答题纸上回答问题,根据常规模式及其评价标准做出评价。

  心理能力测试

  一般能力:含符号转换、找规律填数、机械理解能力等测验。根据常规模式用9分制评价相应能力的优劣。

  判断决策能力:含跟踪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和警觉能力测验。根据常规模式评定跟踪误差和判断的正确率。

  多项任务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决策能力:含跟踪目标和数字运算或图形辨认,以及双手协调能力等2项任务的测试,最后评定出受检者的成绩。

  3.综合素质

  语言清晰,无严重地方口音;无药瘾、酒瘾和烟瘾;不偏食、易入睡、无严重打鼾现象。

  选拔关

  淘汰比例约为1:100

  从哪选?

  从空军歼击机或强击机在飞的合格飞行员当中挑选。

  大专以上学历,工作时间3年以上,飞行时间累计600小时以上,并具有三种以上气象条件飞行的能力。要求飞行成绩优良,无等级事故,能独立担任战斗值班和具有处理应急情况的经验,紧急情况下综合处置能力强。

  怎么选?

  年龄:25岁至35岁。

  入选后成为预备航天员开始训练,经历4年的时间,到执行任务时不超过40岁,恰好在最佳的年龄段之内。

  身高:1.60米至1.72米。

  这种身高的幅度范围适合安排飞船座舱内座椅和睡眠的位置。

  体重:55公斤至70公斤。

  这一体重标准更有利于航天员在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内的活动,也更方便两舱之间的过渡舱门的携带器物飘出、飘入。

  训练关

  在训练中再次选拔

  通过训练提高被选入人员的体力、智力、生理功能和工程技术、科学知识水平;适应与耐受航天中遇到的特殊应激环境,完成特定飞行任务。

  一名职业航天员训练一般需要3年半到4年的时间,而载荷专家的训练一般在两年半左右。训练分3个阶段进行,基础理论训练阶段、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阶段、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阶段。

  我国第一批航天员的训练经历了五年半的时间,接近两个研究生学习期。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内容

  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一般采用载人离心机配合,让航天员掌握正确的呼吸对抗动作,提高抗击能力。

  前庭功能训练:主要是为减少太空飞行过程中易发的空间运动病。

  失重适应性训练:让航天员熟悉和掌握失重环境下运动和各种操作的技巧。具体包括:失重飞机、立位转床训练、失重水槽训练、航空飞行训练。

  目前,我国航天员赴俄罗斯做失重飞机体验训练。训练内容包括体验性训练和操作技能训练。

  体验性训练如飘浮训练、定向能力训练,使航天员从心理、生理和身体运动方面适应失重环境;操作技能训练包括航天服穿脱、进食饮水、转移物体、摄影录像等各种航天中经常进行的操作训练,提高航天员的生活、工作技能与效率。

  立位转床训练:航天员仰卧床上,立位转床几分钟改变一下角度,一会儿头朝下,一会儿朝上,身体倾斜,反复几次。通过这样反复刺激心血管,适应失重条件下的血液重新分布。

  失重水槽训练:它是为航天员出舱活动训练的重要设施。

  航空飞行训练:航天员的“老本行”,但也是一项风险训练,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至少已有16名航天员在航空飞行训练中丧生,加加林就是其中之一。

责任编辑:刘志勇

热词:

  • 载荷专家
  • 跟踪误差
  • 出舱
  • 运动病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