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

幸福昆明 美丽绽放——写在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之际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5日 23:1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为期五天的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将于明日开幕,《人民日报》于今日起推出《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特刊》。

  今日出版的《人民日报》首期《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特刊》版面

  特刊内容

  幸福昆明 美丽绽放——写在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之际

  精心筹备迎南博 国际昆明展新颜

  春城新貌 四季常开的鲜花扮靓昆明

  幸福昆明 美丽绽放——写在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之际

  昆明全景。 资料照片

  从稳增长、促跨越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到绿色发展、幸福昆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昆明市响亮地提出:必须义无反顾、更加自觉地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到2017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争当云南“三个发展”火车头、争做全省“三大战役”排头兵、在全国省会城市发展中争取“新地位”的步伐越走越稳健,“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标日渐清晰。昆明正蓬勃向前地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美好幸福新昆明”渐行渐近。

  强基础:经济增速逆势上扬

  “一定要千方百计、排除万难,坚决完成全市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增长14%以上的目标任务。”去年年初召开的昆明市委十届二次全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田欣的话掷地有声,全市上下明确了目标、提振了信心、鼓足了干劲。

  关键时刻,一套又一套组合拳连续出击: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打头阵、产业为核心、投资为拉动、园区为载体,启动“三大战役”,问策“百户企业”,开展“百日会战”。坚持高位统筹、群策群力,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市级领导深入县区、企业,解决项目落地难题。具有针对性的举措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促进经济逆势而上、逐季向好。

  目标源于信心,信心源于实力。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10亿元,同比增长14%以上,历史性地突破3000亿元大关,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大台阶。

  今年以来,昆明把2013年作为产业建设年。目标是打造8个产值1000亿元级和8个产值500亿元级的产业,实施80个产业项目;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力争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15%以上,突破1000亿元。

  截至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为云南生产总值增速领跑全国挑起大梁。同时,投资增长较快,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1.2亿元,增长39.8%,同比提高22.6个百分点;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0.2亿元,增长20.8%,高于去年同期11.5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增长较快,预计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2.19亿美元,同比增长48.8%。昆明各项经济数据良好,实现“开门红”。

  迎盛会:对外开放先行先试

  2012年,全市对外投资项目达21项,新签工程承包项目24项。成功举办了昆交会、第五届全球外包大会、第八届中国国际物流节等重要会展;积极参与了滇中产业新区建设,深化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区域、川滇黔十地州市的交流与合作,与印尼日惹市、土耳其安塔利亚市建立友城关系。昆明市与越南岘港市、马来西亚古晋南市、日本高山市、法国格拉斯市签署了发展友城关系意向书;先后与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市、美国檀香山市取得发展友好关系共识。

  目前,昆明市已正式缔结国际友城15对、国际友好交流城市19对。国际友城数在西部省会城市名列第三,在全国排名第十。友城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其中,亚洲友城超过半数,已与8个南亚国家中的3个城市和11个东南亚国家中的9个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或已签署结好意向,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正式签署结好协议的友城数量在全国所有省区市县中名列第一。

  由于对外交流工作成绩突出,昆明市荣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的“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2012年6月15日,外交部还授予昆明市政府邀请外国人来华工作的资格,这意味着昆明市对外交往自主权进一步提高。

  南博会的召开,无疑又为昆明打造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先行先试区、面向西南开放的产业聚集区的目标添了一把力。昆明的对外开放进程将不断推进,昆明建设国际性区域城市将开启一个新时代。

  美生态:绿色昆明方兴未艾

  一直以来,对绿色发展永不言弃的昆明市委、市政府高擎绿色大旗,以生态昆明建设为抓手,努力将昆明打造成森林式、园林化、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2012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昆明在38个参评城市的角逐中,将绿色发展水平排名第四收入囊中。

  与此同时,作为省会城市的昆明,还担当着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当好保护良好生态、建设七彩云南的排头兵。

  通过治理,滇池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滇池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与2007年相比,滇池外海主要超标项目总氮下降29.2%,接近V类水标准,草海水质富营养状况也呈明显下降趋势。滇池湖体、主要入湖河道的水体景观及周边环境明显改善,流域生态系统有所改善。在人口较2007年增多35万的情况下,滇池污染没有加重,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昆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昆明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必须彻底舍弃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低碳春城”成为昆明新的城市名片。

  今年起,昆明开始执行新的空气质量监测标准。日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昆明与福州、广州、海口、拉萨、上海6地,并列全国最好空气质量第一名。

  同时,今年昆明市将力争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7%以上,“十二五”期间昆明将按照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市域全绿化、国土生态化的要求,全面推进市域森林体系建设。

  保民生:幸福从“菜篮子”开始

  去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将实施“菜篮子”和“米袋子”建设工程列为“十大民生工程”之首,从蔬菜基地建设到推进菜市场体系建设再到推动“基地+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流通企业+超市”的销售模式,直接关系群众身体健康、消费水平的“菜篮子”、“米袋子”成为老百姓生活幸福感最大、最实在的体现。

  过日子离不开“菜篮子”、“米袋子”,要买柴米油盐酱醋茶就得去菜市场。主城区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齐全、销售额最大的篆新农贸市场,对很多昆明人来说每天离不开。

  过去的“篆新”虽然东西价廉物美、琳琅满目,但道路脏滑、拥挤不堪。去年1月15日,经过一个多月提升改造的“篆新”重新恢复营业,市场路面积水少了、脏兮兮的大棚干净了、电线电缆规范了、经营商铺的招牌统一了……焕然一新的“篆新”赢得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同样高兴的还有家住郭家凹的林大妈。“以前,我们买菜要跑到很远的菜市场,不仅路远,品种也不多。如今,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农贸市场,买菜再也不难了!”说这话时,她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能容纳300余摊位、可供千余人同时交易的郭家凹菜市场建成并正式投用,惠及了周边7个小区2个城中村的2万多居民。

  目前,昆明市主城建设、改造的101个菜市场已全部投入运营,待年底全部建成投用后,全市各类菜市场总量将在413个以上,主城区将基本实现菜市场100%覆盖。

  每月30万吨左右的蔬菜上市量极大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产量的增加不仅保障了供应,也使价格普降。米、肉、蛋、奶、鱼、菜、果等产品价格降低后,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人。昆明百姓感受到“菜篮子”、“米袋子”民生工程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幸福。

  惠农民:幸福乡村绘幸福生活

  在禄劝县翠华镇兴隆村,一幢幢整齐排列的新房之间,宽敞的道路、崭新的路灯、吐露着新芽的行道树,处处显露出生机。很难想象,这个距离禄劝县城40多分钟车程的小村庄,从土房变洋房,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在村民贺光勤的新家里,崭新的装修、全新的家具,到处洋溢着乔迁喜气。“比起之前的老房子,现在不知道要舒服多少了!”贺光勤笑着说,新房装修好后,大家都称赞,他们家的房子能比得上市区的别墅。

  兴隆村是昆明幸福乡村建设第一批宜居农房建设项目,兴隆村的农民也是最先“吃到螃蟹的人”。去年7月10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坡,如今,第一批72户村民已经住上了新房。

  从去年开始,全市吹响建设“幸福乡村”集结号。一年来,全市上下齐心合力,以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圆满完成140个省级重点村建设,优先使1/3以上的贫困村基本实现“一通六有”目标,86167人从中受益。

  小哨社区是官渡区大板桥街道办的一个远郊社区,村里有农户258户。过去,村里的大部分房屋都是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的土木结构农房,简陋的房屋一到雨季屋外下大雨,屋内就下小雨,地势低矮的房屋也经常泡在水里。但如今再走进小哨社区,眼前干净整洁的环境,一栋栋整齐划一、装饰一新的三层小楼令人眼前一亮,眼前的小村子俨然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幸福乡村。

  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实现了“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村里组建的业余文娱宣传队每季度还会组织活动,刚刚建好的文化活动室也配建了图书室和农家书屋,现在社区的群众生活比从前丰富很多。

  今后,昆明还将紧紧围绕“幸福乡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目标,科学规划、多方筹集打造精品亮点,让全市乡村遍开幸福花。(杜 托)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