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行进在时代精神大道上,中国人民激发出不竭动力。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与时俱进的根本动力,也是我们抵御自然灾害、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制胜法宝。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抗震救灾奠定了坚实基础。汶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我们用17600亿元巨资,在不到三年时间里,不仅兑现了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的庄严承诺,而且实现了四川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这次应对芦山强烈地震,又一次展示出改革创新的不竭动力。震后几天之内中央和四川省已向灾区拨付补助资金25亿元,各种救灾物资源源不断涌向灾区,各种先进救援、医疗、生活设备汇集灾区。在汲取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救灾经验基础上,国家在救灾体制、救灾方式、救灾管理、救灾手段、联动机制及救灾资源的配置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应急响应、救灾救援、危机处理、恢复重建等机制,各种社会资源的调动和组织也更加科学有序。国家不断加强防灾减灾法律制度改革,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法制精神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还体现在开放式救灾,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公告天下,及时公布最新灾情统计和救灾进展,使公民知情权得到充分保障。
抗震救灾再次展示中国力量强大
马克思曾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中国力量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成果积累叠加而形成的历史穿透力和社会整合力,是同心相向、同道相行而形成的中华民族整体力量,是13亿中国人民在神州大地上团结凝聚起来的伟大力量。这种力量在常态生活中表现为一种韧力、毅力,在灾难突袭时表现为一种拯救力、愈合力。每当国家遭遇区域性、局部性灾难的时候,可以迅速调集全国资源,聚合民众力量,构筑成强大的抵御灾难、抗击灾难、战胜灾难的铜墙铁壁。
国家力量主导形成抗震救灾的坚强支撑。国家力量是国家实力的展现、全民意志的集合,是其他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从汶川到芦山,抗震救灾充分体现了中国国家力量的强大。抗击汶川特大地震和灾后重建,我们依靠强大的国家力量创造了人间奇迹;芦山抗震救灾,国家力量再次显示出强大威力。这种威力,体现在各级党政的坚强领导力:党和政府迅速反应、科学部署、统筹协调,全力调动全国各方力量抗震救灾,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指示,要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千方百计防止次生地震灾害的发生;李克强总理当日下午飞抵灾区,亲临一线指挥抗震救灾;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四川省委省政府立即启动Ⅰ级应急响应,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灾区各级党政领导及时奔赴一线指挥。这种威力,体现在人民军队的顽强战斗力:震后10分钟,成都军区及四川省军区同时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武警四川总队所属官兵就近开展救援,在第一时间迅速开通陆地救援通道和空中生命通道,争分夺秒投入抗震救灾,为生命救援赢得宝贵时间。这种威力,体现在职能部门的高效行政力:卫生、民政、交通、国土、通信等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展开救援工作。这种威力,体现在基层党委政府的坚决执行力:灾区组建了3200支党员突击队,涌现出一大批“救命书记”、“拼命乡长”等先进典型。这种威力,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力: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发的应用技术和先进防灾减灾设备,在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自由变形进入复杂坍塌区域的搜救机器人、“空中指挥官”旋翼无人机、航天“动中通”应急车、一次能充满200部手机的高能量电池等科技设备立下奇功;天基信息系统、远程联络等高新科技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威力,体现在依法防灾救灾的法制保障力: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一系列防震减灾、应对突发事件法律法规,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