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报讯 “套票”最受欢迎,“克隆票”最仿真;“坐商”最隐蔽,“游商”一个月赚几万元,最大的老板开有印刷厂;罚款最无力……
“不好意思,您的购物小票还要吗?给我成不?”思诺(化名)站在北京一家超市的收银台外,不停地询问着每一位刚结完账的顾客。
思诺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到了年底,按公司规定,所有的广告提成都需要以报销发票的形式发放。她向记者抱怨道:“每年年底,少说也需要十几万元的发票,就算天天来超市收银台要小票都凑不齐,这可咋办?”
又到了年底,发票又成了紧俏品。为了避税,许多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报销发票的形式发放年终奖、过节费等。为了凑齐这少则几千块,多则几十万的发票,这些白领们获得了一个时髦的称谓——“票奴”。
发票贩子乐了,因为他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赚钱黄金季”。一位票贩子称:“好多老客户,每到年底,都会在我这里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地买发票,一个月我就能赚好几万。”(据《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