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田坎上的“布衣书记”:记察雅县县委书记任厚明

中国新闻中国西藏新闻网 2015年07月06日 12:4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23年,他扎根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工作,将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雪域高原;23年,他用心血和汗水,带领干部职工将藏东偏远的贫困县变成了 远近闻名的富裕县,用实绩和真情换来了老百姓的真心拥护;23年,他的职务不断变化升迁,但一身的乡土气息和艰苦朴实的作风始终未变。

  他,就是被农牧民群众亲切地称为“田坎上的布衣书记”的察雅县县委书记任厚明。

  “群众的事比天大”

  任厚明经常说:“群众的事比天大,老百姓找我们,是相信党和政府。”他始终把群众最关心的事作为最紧要的事来办,始终把民生问题作为最紧要的问题来解决。他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向社会公布,群众有急事、有困难,只要找到他,他总是认真对待、尽力解决。

  2013年9月2日晚,任厚明正在办公室批阅文件,类乌齐县类乌齐镇扎果村村民昂多打来电话:“任书记,我们村下暴雨,有十多户人家的房子进水,有的土房已经坍塌,情况十分危险。”“老阿爸,你组织村民立即转移,我马上就来!”。电话挂断后,任厚明立即动身,连夜冒雨带领干部赶往扎果村。

  由于淋了暴雨,任厚明高烧不退,但他没有回县城看病,只让乡卫生员帮他打了点滴。他将办公地点临时设在老阿爸昂多家,亲自带领干部和村民修建防洪堤,帮助群众修缮房屋。经过十多天的奋战,一条长600多米的防洪堤修起来了,全村群众的房屋得到了全面加固。

  扎果村的问题虽然得到解决,但任厚明的心没有放下。2013年10月,任厚明全面启动“县级干部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工作,同时组织动员全县各 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结对认亲”活动。各级干部先后与1910户困难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达3000多件。

  “不辞辛苦出山林”

  类乌齐县干部都知道,任书记喜欢一个人“出去转”,任书记转的地方特别多,农贸集市、田间地头、山野丛林、群众家中都有他的身影。

  在担任类乌齐县委书记期间,任厚明走遍了全县每一个村(居),农牧民群众在田间地头经常见到这个穿着灰布衣服、带着草帽的书记。就是在无数次的调研中, “夯实农牧区基础、助推产业园发展、培育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路子正式形成,类乌齐县温泉疗养园、马鹿观赏园、生态产业园、旅游休闲园、物流集散园等项目多 点开花,菱镁矿、铅锌矿等大型矿产资源开发深入推进。2013至2014连续两年,类乌齐县的地方生产总值增长超过2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超过 16%。

  考虑到任厚明具有发展经济的超前思维、果敢作风,2015年初,组织将其调至资源更加富集的察雅县任县委书记。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任厚明就跑遍了全县 13个乡镇和一半以上的村(居),提出察雅县要依托自身优势,狠抓河谷经济,破解瓶颈制约,扩大招商引资,统筹城乡发展,大力组织实施企业培育计划,推动 全民创业,打造澜沧江经济带。目前,察雅县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发展势头。

  “先禁其身而后人”

  在任厚明担任类乌齐县委书记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县干部职工大会上,他就说了这样的话:“我在这里向全县的干部职工保证,县委在选拔使用干部时,县政府在安排项目建设时,我不会收一个红包,不会开一个后门,在座的每一人都可以监督我。”

  在日常工作中,任厚明以身作则,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区党委“约法十章”,下乡调研“一辆车一袋饼子一壶水”,从不通知乡镇同志陪同。晚上到了农牧民家中,就住在农牧民家里,到了山沟无法赶路,就支起帐篷,自己生火做饭。

  生活中,任厚明的节俭更是近乎苛刻,但是这位节俭的书记却拿出2万多元帮助特困户修建房屋,先后自掏腰包5万多元慰问和帮助了30余名贫困群众和僧尼,每年资助5000余元帮助两名特困学生完成学业。他用实际行动为干部树立了标杆,用真心关爱促进了民族间的团结交融。

  “田坎上的书记把事情办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老百姓这样评价任厚明。县域经济发展了,群众腰包鼓了,可任厚明却连续十年未休假。远在四川老家的年迈父母十分想念儿子,好几次在父母病重需要照顾时,他都因工作忙走不开而含泪坚持工作。

  任厚明也许不是父母合格的儿子,但他却是藏区老百姓的“好儿子”,他将23年的青春岁月凝聚成对党的无限忠诚。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