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日本自民党参院议员三原顺子
【环球网综合报道】日本《朝日新闻》3月19日报道称,日本自民党参院女性议员三原顺子在近日在国会上宣称,从侵华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所使用的口号“八纮一宇”是“日本建国以来十分珍视的价值观”,引发日本舆论质疑。
在3月16日的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三原在对跨国企业的征税问题发问时称:“‘八纮一宇’是指世界如一家、彼此亲近和睦,并且这个根本性的原理也揭示了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日本应当如何采取行动。”
日本皇学馆大学前校长田中卓称,“八纮一宇”来源于日本留传至今最早的正史《日本书纪》。古代日本统治者神武天皇定都于大和橿原时说 “掩八纮而为宇,不亦可乎?”,即 “征服世间的四面八方,置诸于一个屋顶之下,不就可以了吗?”。也就是说,全世界要合并成一个大民族、成立一个大国家,即世界一家,而日本天皇是世界的最高君主。
然而将其真正概括为“八纮一宇”四字的则是,日本国家主义宗教团体“国柱会”的创始人田中智学。
据日本佛教大学副教授大谷荣一称,田中智学于1913年在机关报纸《国柱新闻》中发表社论时首次提出“八纮一宇”一词。当时建立伪满洲国的主导者,关东军参谋长石原莞尔等人对田中智学表现出了狂热追捧。田中在其著作《日本国体的研究》中写道:“不要把世界各地发生的恶性侵略统一战争视为同一。”不久在昭和前期(日本昭和时代:1926年至1989年),田中又将其改为“日本要成为同盟首领,统治亚洲。”
在日本神武天皇即位2600年后的1940年,第二次近卫内阁确定了《基本国策》,提出要“建设以日本皇国为中心、以日满华的牢固结合为主干的大东亚新秩序”。当时,日军深陷侵华战争泥沼,翌年日本又唐突加入了太平洋战争。
“举国一致”、“击溃敌人才罢休”成为当时鼓吹战争的国民口号,“八纮一宇”也被列入其中。据悉,不仅小学生习字时要写,以青少年为对象的解说书籍也刊印了这一词。就连《朝日新闻》也刊文声援战争,称“要在八纮一宇的大理想之下继承祖先大业”。
在这般历史背景之下,有不少人对“八纮一宇”怀有复杂的情感。
1979年10月,裕仁天皇为出席国体开会式访问了宫崎县。最初的计划是在宫崎县立和平台公园,一座高约37米的“和平之塔”中举行欢迎仪式,但最终变更为在塔前方的广场中举行。这是因为,“和平之塔”于1940年建造时采用了从当时日本占领的朝鲜、台湾等地运来的石材,并且石塔正中刻有“八纮一宇”四个大字。
时任日本裕仁天皇侍从长的入江相政,同年9月在《入江相政日记》的记述中写道:“对于天皇站在八纮一宇塔前接受市民欢迎和问答一事,我能理解天皇那份复杂的心情……”这表明了是变更场所是出于裕仁天皇的意向。
1983年,战争末期曾任海军主计少佐的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国会上发言道:“战前,正是‘八纮一宇’的理念,使日本怀着欲望之心实施独善主义,认为只有日本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正是失败所在。”
三原顺子面对记者采访书面回应称,“我知道,日本战前曾将‘八纮一宇’用于宣传侵略战争正当性,但我并非支持侵略战争正当化”,并辩称自己想传播的“世界四海皆兄弟,共同携手并进”的所谓“大和精神”。
对此,日本静冈县立大学名誉教授前坂俊之指出:“八纮一宇是侵略的关键词,而在与侵略完全无关的问题上 ,三原顺子误用该词实属对历史的无知。在战后70年的今天,首相谈话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三原此举无疑是缺乏对全球化政治局势的判断。”
另据日本共同社透露,16日当天,被三原质询的日本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回应称:“这是以前(二战前及战时)的主流思想,三原议员这一代人中有这样的思想,着实令我吃惊。”但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17日的记者会上辩解称,三原是在提到如何应对国际避税时使用的“八纮一宇”,“与以往的词义完全不同”。
“八纮一宇”是当时日军宣扬大东亚战争正当性的用语,意为“天下一家”。为树立天皇的宗教权威,日本统治者神武天皇下达“八纮一宇”诏书的神话,即完成“征服世间的四面八方,置诸于一个屋顶之下”的使命,也就是说,因为“日本是神国”,“日本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所以全世界要合并成一个大民族、成立一个大国家,即世界一家,日本天皇是世界的最高君主。至今,在日本宫崎县仍然保存着一座“八纮一宇塔”(八纮之基柱),作为振奋日本国民战斗意识的“战争之塔”。战后的一段时期内变更为“和平之塔”,不久,再次恢复为战前的“八纮一宇”四个字。
“八纮一宇塔”在当时可以说是“战争意志高扬之塔”。建设“八纮一宇塔”的倡导者宫崎县知事相川胜六在《筑塔主旨书》中提到:“八纮一宇是显现在东亚大地上的神圣事业。”武力侵略亚洲被描述为“赋予我大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无论从何处看,“八纮一宇塔”都不能称为“和平之塔”,它是日本军国主义野心和到处侵略扩张的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