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他是中国慰安妇民间调查第一人
31年来,他走访了山西境内的123位老人
他说,随着受害者们相继离去,调查工作将越来越难
央视网(记者王莉莉 报道)59岁的张双兵最不喜欢的颜色是白色。
这些年来,他亲手送走了很多老人。老人在离去前,都会抓着他的手说一句话:双兵啊,我这辈子没真正舒心地过过一天。我死了,我的事就交给你们了,要为我讨回公道。
31年前,他是山西农村小学的一名老师。现在,他的身份是“中国慰安妇民间调查第一人”,在他的帮助下,受害人侯冬娥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位递交材料、控诉日军侵华期间性暴力侵害的女性,受害人万爱花成为中国第一位勇敢地站出来向日本政府索赔的“慰安妇”。
但目前对于张双兵和老人们来说,最大的敌人是时间。
在山西,他曾走访的123位老人中,已知健在的有23人。张双兵说,“慰安妇”这个词语意味着耻辱,对于这些老人们来说,活下去的最大意义就是为当年的那段历史作证,并在有生之年得到道歉和赔偿。
偶遇老人至此结缘
张双兵出生于山西省盂县羊泉村——一个距县城80里,四面环山的小村庄。18岁时,高中毕业的张双兵当上了小学教师。
1982年的夏天,小麦熟了,路过几十公里外的高庄村时,他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棍、弯着腰往地里走,之后,老人把拐杖放在一边,跪在地里一把一把地割麦穗。
“这个大娘是谁?为什么没有人帮助她,她的孩子呢?”私下向村里人打听,他才知道这个老人叫侯冬娥,年轻时被日本兵两次抓去做慰安妇,当时,她有一个五六岁的儿子,还有一个两三个月的女儿。被日本兵抓走后,女儿因没有奶吃饿死了,回来后丈夫跟她离了婚,带走了儿子。
第二年,侯冬娥改嫁,却终生失去了生育能力。十几年前,第二任丈夫因病去世,她又与一个大她十多岁的男人结合。现在,她和70多岁的丈夫,以及丈夫80多岁的哥哥一起生活,生活非常艰难。
这是张双兵第一次接触到慰安妇老人,侯冬娥的悲惨遭遇,让他既心疼又气愤。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他踏上了寻访“慰安妇”的征途。
走访老人 过程很压抑很痛苦
两天后,张双兵走进了侯东娥的家,一个破烂的石窑洞,炕上铺着一张破席片,两卷铺盖,地上一个木头墩子,一个木头红柜子,就是全部家当。
第一次面对面地与老人拉家常,张双兵仍然能从她饱受摧残的身上看到当年“盖山西”的影子。
因为美貌,当地人送了她一个这样的称呼。而这称呼带来的耻辱和悲痛,也跟随其一生。
在中国农村传统社会里,“那种事”是一件所有人都讳莫如深的事。当他说到战争的话题时,老人非常警觉地绕到邻里纠纷上。[详细]
“对于那些老人们来说,活下去的最大意义就是为当年的那段历史作证,并在有生之年得到道歉和赔偿。”我们真的该行动起来了,抓紧吧!
张双兵老人不只是与时间斗争,更是代表慰安妇民间调查者们与日本政府斗争,正如他说的,“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得到更多的宽容和谅解。”
作为民间调查第一人,他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维度,让我们以及后代铭记那段痛史——不仅是她们个人的,更是我们民族的痛史;同时,也希望更多的组织与志愿者加入到这个行列,拯救“活人证”的口述历史。
看到老人们的悲惨经历,我对日本当年的侵略行径深恶痛绝。同时,我也在问自己:当她们遭遇不幸,回到村里,她们的丈夫也一个个离她们远去,为什么?面对亲人的不幸,他们也许少了些担当,也朝她们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