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1年3月,振兴小学被撤并了
后来,学校成了教学点,村里没有孩子失学
他们说,“有孩子就教呗”,“在哪都一样干”……

[详细]
记者特稿

为了九个孩子,三位老师坚守大山深处

    核心提示:穆棱镇大山深处的这所学校十分简陋,因为种种条件限制,现有的九个学生无法到30里外的镇子上读书。依然坚守在这里的三位老师放弃了调离,仅仅因为难舍这些孩子,不愿意让他们失学。[详细]

    央视网特稿(网络新闻联播记者 李文学报道)一所学校,两个年级,九名学生……

    这里是振兴小学,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大山深处的一所学校。校舍虽然简陋,但不乏生机,每天传出琅琅的读书声;虽被撤并,但仍在教学,为孩子们编织着美好的明天。

    而这一切,正是因为三位的老师的坚守。

    破败校园,却依然书声琅琅

    2011年3月,拥有10位老师、40多名学生的振兴小学被撤并,部分校舍改成了养猪场,猪粪味飘出很远。好几处两三米高的沙堆占据了操场大部分,木栅栏组成的围墙上有好几个洞。

    一排破旧的平房里隐约传来读书声,寻声过去,在走廊尽头一年级教室内,51岁的王照仁老师正在上语文课。

    20平方米的教室里炉火正旺,塑料布遮挡着窗户外面的寒气。黑板旁墙皮脱落,虽然刷上了石灰,但还是能看出红砖的痕迹。两名身高相差好多的学生正大声跟老师读着。

    “一年级有三个学生,前两天教室没生炉子,有个学生冻感冒了没来。”一身粉笔灰的王照仁老师说,现在他每天早晨七点半就来生炉子,“保证八点上课时教室能暖和起来”。

    走廊另一头是幼儿班,有些空旷。屋内墙上和黑板上都是看图识字的挂图。四个孩子正在啃方便面,有个男孩见有生人来,迅速跑到墙角蹲了下来,偷偷打量着来人。

    “有两个三岁的孩子被家长领回家了,怕冬天太冷,得过完年暖和了再来。”49岁的王春英老师说,“夏天漏雨,冬天漏风,也就这两间教室好一点。”

    简陋的两间教室里,光荣榜、学习园地和竞赛园地样样俱全,每个学生的名字后都有数量不等的红花。

    在两个正在使用的教室中间,好多个屋子锁着。活动室里有黑板做成的乒乓球桌,木板做的球拍,充当篮球的塑料球;音乐教室里只有一台电视机和VCD;微机室里全是早已淘汰的“大脑袋电脑”。

    整个学校唯一崭新的东西,就是操场上那面飘扬的国旗。校长赵殿才说,学校没有经费,国旗是为迎接新学期才买的。取暖的柴禾是老师上山捡的,煤是别的学校“支援”的。

    六名学生极难管教,但都有求学意愿

    村里的孩子们大都去了30里外的镇里,原本仅剩的9个孩子,又因为怕挨冻走3个。

    “这几个孩子不是岁数太小,就是智力有问题。”王照仁老师说,他教的三名学生中,只有生病在家的7岁的王庆玮智力正常,13岁的聂家玉和9岁的王照潼别的学校都不收。

    聂家玉家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母亲智力有些问题,他自己也记不住东西,“光一年级就念了三年了。”王照仁老师说。

    王照潼父母离婚,母亲在外打工,他由姥姥照顾。这是一个多动的孩子,经常上课时说走就走,有时还在课堂上打滚。[详细]

记者手记

央视网驻黑龙江记者 李文学:


    10月18日,今冬的第一场雪忽然而至,落地即化,气温骤降。然而,我在这个小学探访期间,却始终被一股暖流包围着,更被三位老师的事迹感动着。

    “你们做记者的,还要往这种地方跑,真是太辛苦了。”在采访期间,三位老师时不时地对我说起这句话。

    艰苦的地方,我只是偶尔去一次。而他们却需常年坚守在此,反倒认为别人到此是辛苦的。殊不知,他们已经把艰苦当成了习惯,他们才是最辛苦的人。

    一所学校,两个年级,九个孩子……这是一组艰苦得让人心酸的数字,但因为有了3个老师的坚守,却传递出了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学生虽少,但课程不少;学校虽破,但老师齐备。孩子们的需要是他们坚守的动力,他们的一切付出也都是为了孩子。

    艰苦着自己的艰苦,辛苦着自己的辛苦。不善言辞的他们就这样默默地奉献着,只为孩子们将来不再艰苦,更不会辛苦。

    把艰苦当成习惯,把自己的辛苦化为学生的幸福……这样的园丁,定能培育出栋梁之才,艰苦总会过去,辛苦不会心苦。

    离开学校时,云开雪止,天空放晴。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