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春节期间很多漂泊在外的人回家过年,一年不见的老同学们也会借此机会组织聚会叙旧,这样的聚会有的其乐融融,有的却只是聊房子聊车聊收入,沦为“攀比会”。[互动入口 ]
在天津,不管贫、富都讲究这个。过年要逛“娘娘宫”,买空竹和“卜卜噔”。天津在过年的时候还要贴“挂钱儿”,一般都贴“肥猪拱门、招财进宝、鲤鱼跃龙门”等,方方正正的三个贴在门框上,玻璃窗户的框上也贴,这在北京是没有的。
小时候在湖南,过年比现在好玩儿。那时候生活条件差,小孩就盼望着过年,过年能吃好多好吃的,能穿新衣服。那时过年,我们家是大家都围着炭火,烤糍粑、嗑瓜子、剥花生、吃腊肉腊鱼。每家都吃湖南特色八宝饭,好吃的集中吃特过瘾。
我家因为是传统大家庭,所以我们过年方式也非常传统,一大家人一定要一起过。那时,我伯父,经常是全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吹箫,我父亲他常带我去看电影,过年的时候看电影,是我最高兴的事。我最喜欢的一条围巾就是在过年看电影的时候丢的。
不管是童年还是现在,草原对我来说都很亲。在草原上过年,三十儿放鞭炮,大年初一去拜见长辈,我们要准备好哈达和鼻烟壶献给长辈,这是我们的习俗。现如今,草原上过年的习俗,都比过去简单化了,可并不影响大家过年的喜庆。
过年了,很多在外一年的打工族、上班族都会回家乡过年。唐代诗人贺知章有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说的是一个人就算离开家再久,浓浓的乡音都改变不了。随着我国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交流中说起了普通话。可是,很多人却发现,一些回乡探亲的人在家里也像在外面一样张口闭口普通话,很少说方言,这引起了一些人士的不满与非议。您认为,回到家乡,应该说普通话还说讲家乡话?
在乡亲们面前应该讲家乡话 语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个地方的方言,它承载着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如果说,一座旧城是当地人的物质家园,那么方言就是当地人的精神家园。普通话固然更便于与人交流,但那并不是在家乡的“通用”语言。用家乡话和亲人唠嗑,更容易拉近亲情,更容易被乡亲们接受。连游客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都会学两句当地的方言以示尊重,一个本地人又有什么必要非要讲普通话呢?
普通话也能交流,没必要非讲方言普通话作为沟通56个民族以及不同方言之间的交流工具,有它的积极意义,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工具,如同很多国家都用英语来沟通一样。一个人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就是要学习外面更开放、更先进的东西。回到家乡,把普通话带给家乡人,也能起到普及的作用,掀起学习普通话的风气,不然一嘴乡音外出很难与人交流。而且久居外地的人已经习惯了说普通话,没有必要回到家就变回说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