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Interview
  • 孙淑芬

    老党员社区发挥余热

  • 邢秀英

    好政策帮助安享晚年

孙淑芬
Sun ShuFen

除了日常锻炼,孙淑芬把精力都投入到了为居民办事中,为孤寡老人挂号,送老人看病,探视住院病人,解决邻里纠纷……

文字实录
央视网记者 李文学 邹娴 2012-10-19

每个手势,每个眼神,都散发着极大的热情与感染力。

73岁的孙淑芬是河北唐山人,年轻时就积极上进。从农村到乡里,再到北京的一家企业,一直做干部的她,即使退休后也闲不住,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002年,退休8年的孙淑芬到老年大学学习绘画、书法。在她的带领下,一遇重大节日,一些党员就会行动起来,用废纸做点艺术品,写书法,绘画,办展览,“今年已经第九届了”。

“2003年后,我在三里屯街道办一个大组做了9年支部书记。”孙淑芬说,“后来我就让贤给年轻人,到社区工作站帮忙了,不要任何报酬。”

2008年,孙淑芬还当上了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这是一件让她十分骄傲的事情,至今她还精心保管着志愿者证书。

主持党员知心屋工作,是孙淑芬当前一个主要工作,居民遇到问题也都愿意到这来倾诉,寻求解决。“居民信任我,什么话都跟我说。”孙淑芬说,有时半道上就被人拉走了。

除了日常锻炼,孙淑芬把精力都投入到了为居民办事中,为孤寡老人挂号,送老人看病,探视住院病人,解决邻里纠纷……“忙,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老伴去世后,孙淑芬一个人住在10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每月有2600多元钱的退休金,“足够花了,生活得也不错”。

孙淑芬对子女要求也很严格,在她的影响下,大儿子一家三口都入了党,二儿子也很上进,很让她放心”。

有了电脑后,孙淑芬决定向这一陌生领域发起新的冲刺,目前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就是打字太慢了”,孙淑芬说,下一步她会继续练习,以后好查点资料,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邢秀英
Xing XiuYing

现在不像以前了,以前很少在外面饭店吃,现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和老伴有时也去下馆子。

文字实录
央视网记者 李文学 邹娴 2012-10-19

满头银发,笑容可掬,让人觉得那么亲切。

71岁的邢秀英是山西太原人,至今乡音未改。“退休金年年都涨,看病还报销85%,国家对我们这些老人和老党员很是照顾。”邢秀英满足地说。

1971年,邢秀英调入北京一家企业,与在北京当兵的丈夫团聚,从此在这扎根,年年是厂里的先进。1992年退休后,邢秀英又在三里屯街道办的几个社区干了好几年。

“刚退休时退休金才100多块钱,后来慢慢涨,2002年时已经达到了1000多。”邢秀英说,“这几年涨得幅度更大,去年一下就涨了300块,现在一个月能有2200块钱。”

采访过程中,邢秀英非要邀请记者吃顿饭,“现在不像以前了,以前很少在外面饭店吃,现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和老伴有时也去下馆子。”

五六年前,社区有了医院,步行15分钟就到了。“以前看病要去朝阳医院,一大早就得出门,还要排长队”。邢秀英说,现在拿一些常用的药到社区医院就可以了,还不用排队。”

更让邢秀英满意的是看病的报销比例不断增加。“2002年的时候还没有社区医院,在朝阳医院只报销70%。现在到朝阳医院可以报销85%,在社区医院报得更多,能达到90%。”

邢秀英有两个女儿,现在都已成家。邢秀英从小就教育她们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工作,不跟人攀比。女儿们也都非常听话,把母亲当作榜样。

二女儿因家较远,为了孩子上学方便,就搬来与老人一起生活。邢秀英每天除了做家务、遛弯,还要接送外孙女上下学,忙得不亦乐乎,“这样二女儿能安心工作”。

谈到以后的打算,邢秀英老人笑着说,“外孙女明年就升初中了,那时我们老两口就能轻松下,抽出时间出去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