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懂法,懂政策,懂人情
他教我“站在百姓角度想问题”
盼望摇船载客平湖游
在15年的下乡办案工作中,最让向恩林自豪的是,老百姓把他的联系卡放在贴身口袋里,当成了“护身符”。村里百姓家孩子婚娶,都会邀请他参加,他认为这是老百姓对他最大的肯定。
2011年,向恩林调任桑植县信访局副局长,他自称是“信访法官”。对于他目前从事的信访工作,向恩林给出了“懂法+懂政策+懂人情=信访干部”的公式。
在同事和老百姓的眼里,向恩林对待工作耐心平和。向恩林却说自己是个急性子,只是工作的时候必须有耐心,必须态度平和。但他笑着说,这么多年,自己有时也把无名火留给了家人,让家人受了不少委屈。
背着国徽进村15年
早年在桑植县河口乡当副乡长的时候,向恩林就发现村干部和农民的法律意识普遍淡薄,于是萌生了当一名法官的想法。
1995年,向恩林成为桑植县法院的一名法官。向恩林刚上任,就遇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由于赡养问题,带着几个熟土豆,走了40多公里山路,花了两天时间赶到镇上“讨说法”。由于太疲惫,老人蜷缩着走肿了的双腿,手里捏着半块土豆,在法庭门外睡着了。这让向恩林下定了进山办案的决心。
1997年,向恩林第一次背起9.5公斤重的国徽,到河上乡办理一件民间借贷的案子。“审理案子要立个法庭,法庭上就要有国徽。大山里的父老乡亲很信服这个,我背着国徽办案就是要给他们方便。”
就这样,让百姓信服的国徽,向恩林一背就是15年。
15年中,向恩林和同事走遍200多个村庄山寨,行程5万余公里。办理案件2100多起,无一起错案,调解结案率连续五年达98%以上,巩固率达100%,他所负责的辖区内没有发生一起上访案件,创造了张家界市人民法院调解工作的奇迹。
向恩林赢得诸多荣誉的同时,也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赞扬。只要向恩林背着国徽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成为普法的阵地。
让向恩林感动的是,即便是只有一面之缘的村民,孩子婚娶的时候也会打电话邀请他参加。百姓已把向恩林当作自家人。
向恩林的联系卡,被老乡放在贴身的口袋,珍藏在家中最保险的地方,生怕弄丢。“有时候老乡在孩子外出务工、家庭有纠纷的时候,都愿意跟我聊聊。能帮他们打开疑惑和心结,我就感到快乐。”向恩林说。
懂法、懂政策、懂人情
2011年1月1日,向恩林调任桑植县信访局,担任副局长。向恩林称:“我的审判员资格还保留着,我现在是一名信访法官。”
调任信访局工作后,向恩林工作更忙了。由法院调到信访局工作,向恩林表示,这是由单纯的案件审理到群众工作的转变。去年一年,向恩林亲自介入县里重大信访案件调解达28件,调解处理20件,引导当事人依法诉讼8件,极大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主要是不断地学习国家的政策,以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向恩林说。
毛杰在桑植县信访局做司机10年。他说:“县里的一些疑难案件都由他(向恩林)处理,他能在各方的诉求中找到平衡点。”
向恩林说:“工作再忙,我都不觉得辛苦。每当有事情要处理,我都当成是一个挑战。案子处理完,再苦再累我都会觉得高兴。”
2007年10月,25岁的邓汉军进入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法院民一庭做书记员,成为向恩林的同事。当时,向恩林是民一庭的庭长。
与向恩林一起工作两年多时间,向恩林“站到群众角度想问题,朴实为人”的工作作风,已经深入到邓汉军的心中。
5年换了7个法庭,已成为审判员
1982年出生的邓汉军,皮肤白皙,带着眼镜,不爱说笑,有些腼腆。邓学军说,与向恩林两年多的共同工作经历,对他来说是一笔财富。2007年10月,做了两年律师工作的邓汉军进入桑植县法院。
“黝黑的皮肤、憨厚的脸庞、腼腆的笑容,如果不是洗得发白的制服,很难将他与法官联系起来。”这是向恩林给邓汉军的第一印象。
当时,邓汉军担任书记员工作。一名审判员和一名书记员,在简易程序中便可开庭审理。就这样,邓汉军开始与向恩林搭档,两年多跑了四五个乡镇,将流动法庭送进农户家中。
2009年,邓汉军调到陈家河法庭担任代理审判员。2010年,他成为廖家村法庭审判员。2011年的下半年开始担任凉水口法庭审判员至今。
刚进入法院工作时,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的邓汉军感觉到,现实工作与课本知识的差距很大,有些不适应。幸运的是,他身边有个好老师。在此后的工作中,邓汉军一直跟着向恩林边工作边学习。“他的调节能力很强。农村多是些家庭赡养或者邻里的纠纷,除了依据法律,还要考虑情理。”邓汉军说。
每次调解之前,我们都要找到当地的分管领导、村干部了解案件的背景,然后找村里有威望的人协助。这样成功率就会高一些。
“站在百姓角度想问题”
除了一些处理案件的经验,向恩林朴实的工作作风也深深地吸引着邓汉军。桑植县地处大山中,进了很多村子后还要步行。为了不耽误村民的劳作时间,他们经常在田间地头进行调解工作。
2008年,枫坪村有一个离婚案件,邓汉军和向恩林在稻田里找到了当事人,他们挽起裤管和当时人边插秧边谈心。他们的举动感动了当事人,没用多长时间,调解达成了。临走时,当事人和他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如今,邓汉军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2009年,河口乡100多户村民状告当地一家煤矿,污染影响了稻田,取水造成地下水沉降。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邓汉军挨家挨户做工作,百姓的炕头、稻田成了他的办公桌。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村民们说,邓汉军的执着精神感动了他们,他是一名好法官。
“站在百姓角度想问题,说老百姓的话。这种朴实的工作作风是从向庭长那里学来的,我要继续发扬。”邓汉军说。
2008年的1月14日,湖南桑植县法官向恩林到苦竹河镇苦竹寨,调解张宏坤老人的赡养纠纷案件。
在苦竹寨的一条小街上,向恩林和邓汉军向村里的蔡家全老人询问张宏坤家情况时,李维跃按下了相机快门。向恩林身背国徽,邓汉军与蔡家全拉着手了解情况的场景被固定了下来。
蔡家全是桑植县苦竹寨的农民,今年已73岁。由于向恩林经常到村里来办案,他们相互很熟悉。记者在苦竹寨见到蔡家全时,他正在山地里收回一背篓花生。见到向恩林,两人热情地聊起天来。
蔡家全家有3.2亩山地,种些花生等作物。家里的收入主要靠儿子、儿媳外出做工。蔡家全养了两头猪,过年自家杀一头、另一头卖掉补贴家用。
这几年国家的惠民政策一项接着一项,蔡家全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富裕。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每年330元的农业税不用交了。每年还能从国家领到1225元的种粮补贴。“算下来每年多收入1550元,我和老伴的生活费足够了。”蔡家全笑着说。
蔡家全有一个孙女、一个孙子。随着“亚洲第一洞”九天洞景区的发展,孙女成为景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农闲时,蔡家全和老伴就在景区附近做小生意,卖些茶叶、玉米等土特产。蔡家目前比2005年人均收入增加了1200元,这个千年古镇里的普通农户,生活渐渐地富裕起来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给这个普通的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桑植县是全国贫困县,也是全国首个在乡卫生院住院全免费的县,不管治疗费多少钱只收150元。今年8月,蔡家全的老伴彭月英在桑植县人民医院住了15天,医疗费6008元。国家报销70%,蔡家只为这次治疗交了1600多元。
让蔡家全自豪的是,他们家培养出了古寨第一名大学生。2010年,蔡家全的孙子蔡辉成为吉首大学旅游系的一名大学生。
“他去上大学的那天,村里的父老乡亲都来送,场面真热闹。”说起这些,蔡家全一脸自豪。
“希望孩子大学毕业后,能够回到家乡,帮助家乡把旅游业发展起来。”蔡家全憧憬着未来。在蔡家全的设想里,只要旅游业发展起来,他家的那条大船就能派上用场了。那时,儿子、儿媳就不用再外出务工了,他还可以摇船载客平湖游。
“希望自己身体好起来能多活几岁,好好享受党的好政策。现在看病不要钱,在家有种田有补助,还给发养老钱,多好啊。”蔡家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