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Interview
  • 谭定才

    当教师,是我的终身选择

  • 黄杜卉

    梦想当一个老师

  • 李娜

    外公的希望:小孙女走出大山

  • 卢鑫桥

    想念谭老师和曾经的同学

  • 牛春友

    走山路太累 长大后要当司机

  • 谭云梦

    喜欢跳舞的小姑娘

谭定才
Tan DingCai

谭定才的病最严重时差点危及生命,他给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材,心里还想着学生。他说,只要有气在,就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文字实录
央视网记者 马旭 2012-10-03

谭定才,48岁,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清太坪镇姜家湾教学点代课教师,身患骨髓炎,依靠双拐支撑,坚持给山区孩子上课。任教29年,至今仍然以代课老师身份上课,每月工资仅为800元。

“当教师,是我人生做出的第一个选择,也是终身选择。”2012年9月13日,在姜家湾教学点的新办公室内,谭定才对记者说。

一次选择

据谭定才介绍,1964年,他出生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清太坪镇姜家湾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作为最小的孩子,很受父母疼爱,家人一直坚持送他读书到高中。父亲常年身患哮喘病,1982年去世。由于母亲带着三个孩子生活,家里十分贫穷,谭定才不得不放弃考大学的梦想,回到本村务农。1983年,巴东县教育系统对外招代课老师,谭定才作为本村少有的高中生,经村委会的推荐,他如愿成为姜家湾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代课期间,他先后就职于四个乡村小学,其中三个都是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却要教几个班级的孩子。

“那时候,每个月的工资只有20元,后面有小幅增长,一直到2002年,工资才涨到500元。那时候,很多乡亲都开始到外地打工挣钱,而我总觉得自己只适合做老师,并且要一直做下去,对家人的劝告不予理睬,所以对别人挣再多的钱也不会羡慕。”谭定才说,后来,没想到自己的工作会被突然中断。

遭遇不幸

2003年,民办教师纷纷转为公办教师,没有转正的民办教师,相关部门发放一些经济补贴后,立即回家。代课教师则什么都没有,直接被清退。谭定才说,回家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因为回不到学校,心里发慌。

2004年,确定回学校教书已经无望后,谭定才第一次离开大山到外地务工。当年,他在山西省的一家煤矿留下当挖煤工人,每月工资有3000元左右,再后来,他还当了个小包工头,挣的钱会更多一些。

“在外地,一旦碰到小孩,我就会主动和小朋友聊天,每当这时,眼泪就不自觉往下流,自己当了21年老师,现在却成了一个挖煤工人,心理非常不甘。再加上在外地举目无亲,人生地不熟,又常常想起自己学生和讲台。干了不到一年,就决定立刻回家。”谭定才回忆往事时,眼圈有些湿润。

打工不到一年,谭定才怀揣2万多元钱回家,他说这可能是当20多年老师的总收入,但还是希望回到讲台。同年,谭定才在给自家盖新房时,突然从屋顶摔下,半身瘫痪,被诊断为骨髓炎,生活不能自理,臀部和脚后跟腐烂,不停的往外流脓,不能坐也不能站,只能爬行。

终身选择

为了治病和供孩子上学,仅两年间,谭定才就欠债9万元。家里基本上一贫如洗,两个孩子还在继续上学,面对如此大的困难,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2007年,他依靠双拐顽强的站立起来。

2007年5月,姜家湾小学的学生只剩6个孩子,老师已经全部撤走,学校将面临被拆除。

为了不让孩子失学,村领导再次找到谭定才,让他回去教书。此时,谭定才只能够依靠双拐勉强走路,生活尚不能自理,但听说情况后,他表示要立即返校教书,得到了妻子全友翠的支持。因为谭定才老师重返讲台,这6个即将失学的孩子得以重新回到学校上课。

此后,谭定才的病情每况愈下,最严重时,差点危及生命,他给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材,但还是心里想着他的学生。他说,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不会让一个孩子失学。

2011年,谭定才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学校得以重新翻修,教学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当地医院也对谭定才的疾病进行免费治疗,但因为下半身的神经受到损坏,很难再摆脱拐杖站立起来。

很多好心人听说他的情况后,也纷纷解囊对其捐款,目前谭定才已还清借款。他说,非常感谢社会的帮助,将竭尽全力把姜家湾小学的教育办好,让山区小孩子能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

黄杜卉
Huang DuHui

黄杜卉非常喜欢谭定才老师,她说会好好努力学习,因为长大要当谭老师一样的好老师。

文字实录
央视网记者 马旭 2012-10-03

黄杜卉,8岁,家里比较贫困,比较腼腆。

据她介绍,因为去年生了一场病,只能复读一年,读二年级,年龄要比其他同学大一岁。身上穿的连体裙是她最好的衣服,只能上学和过节穿,平常都穿家里的旧衣服。

她说,非常喜欢谭定才老师,老师对她和同学都很好。上次老师要去城里看病,几个月都不回来,她和同学们全都哭了,拉住老师不让走。后来谭老师走后,她还用妈妈的手机给谭老师打电话和发短信表示问候。现在谭老师回到学校教他们上课,黄杜卉非常开心,虽然她的成绩,现在不是太理想,但她表示会好好努力学习,因为她的理想是将来要当谭老师一样的好老师。

李娜
Li Na

李娜从1岁就跟着外公和外婆生活,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外公说,希望小外孙女好好读书,走出大山。

文字实录
央视网记者 马旭 2012-10-03

李娜,7岁,留守儿童,嘴上有些缺陷,很自卑,害怕别人嘲笑她。

李娜家住巴东县野山沟镇核桃村,从1岁就跟着外公和外婆生活,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是偶尔给她寄些零花钱。

李娜的外公说,他今年已经六十多岁,还有几亩地要种,每年收入2000多元,农闲时,会给乡邻做农活挣些零花钱维持家用。

带着小李娜,老两口有点累。他说,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就要送李娜走6公里山路去上学,然后再回去。到下午3点多,再到学校接孩子,每天有4个小时都在路上,很费时间。

“种庄稼不赚钱,如果我年轻一点,也愿意出去打工。”李娜的外公说,还是希望小外孙女好好读书,走出大山。

卢鑫桥
Lu XinQiao

来到新学校,有些不适应,卢鑫桥说十分想念谭定才老师和曾经的同学,他说,长大后后想当司机,现在十分羡慕有车的人。

文字实录
央视网记者 马旭 2012-10-03

卢鑫桥,8岁,留守儿童,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跟奶奶相依为命。

从学前班到小学二年级,卢鑫桥在谭定才老师的小学上了三年学,今年9月,他离开谭老师,来到巴东县白沙中心完全小学读小学3年级,离家20公里左右。

9月13日下午17时左右,在白沙小学老师的带领下,记者见到卢鑫桥。脚上穿着一双橙色的拖鞋,见到生人,他有些胆小,大眼睛里满是惊恐,手足有些无措。

他含糊不清的介绍,爷爷已经去世,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偶尔会寄回一些衣服,剩下他自己和奶奶在一起生活。每个星期天下午,卢鑫桥在奶奶的陪同下乘车来到学校,每周五下午,再坐车回到家中。上学期间,奶奶会不时到学校看望他。

卢鑫桥带记者来到小学生宿舍,屋内充满尿味和霉味,20平方米的屋子摆放着6架木头高低床,他的床位在最里边,跟一个同学睡着一起,稍微有些拥挤。

他说,每天非常想念爸爸妈妈,因为来到新学校,有些不能适应,还是十分想念谭定才老师和曾经的同学。

关于未来,卢鑫桥说,他长大了以后想当司机,现在十分羡慕有车的人。

牛春友
Niu ChunYou

牛春友小朋友最忘不了的,是去年冬天,学生坐在教室上课太冷,谭老师看到后,在楼道炉子里生火,让同学围在一堆烤火。

文字实录
央视网记者 马旭 2012-10-03

牛春友,7岁,在谭定才老师的小学读二年级。

每天早晨6点多,牛春友必须起床走5公里山路,约50分钟后赶到学校读书。9月12日,姜家湾下大雨。9月13日早晨,牛春友穿着雨鞋来到学校,天气却十分晴朗,他一下课就把雨鞋脱掉,晾一会,鞋子里边热的出水了。

每天上下学,牛春友要走近两个小时的山路,雨天,全身都沾满了泥浆,他有些累。他说,长大后要当司机,走山路太累了,开车就快多了。

牛春友说谭定才老师对学生非常好,虽然严厉,但学生们都很喜欢他。他最忘不了的,是去年冬天山上特别冷,学生坐在教室上课,全身不停的打颤,谭老师看到学生们太冷了,就在楼道里炉子里架柴生火,让同学围在一堆烤火。

谭云梦
Tan YunMeng

谭云梦告诉记者,她今年读1年级,喜欢跳舞。爸爸和妈妈都在外地打工,每年春节回来一次。

文字实录
央视网记者 马旭 2012-10-03

谭云梦,6岁,家住青山湾村,留守儿童,很活泼。

谭云梦告诉记者,她今年读1年级,喜欢跳舞。爸爸和妈妈都在外地打工,每年春节回来一次,平时只给家里寄一些衣服和零花钱。

爷爷今年69岁,种着家里5亩土地,主要种玉米,土豆,每年收入2000多元。因为学校离家有4公里远,爷爷每天都要来送她上下学。

2012年9月13日下午,快放学的时候,谭云梦的爷爷谭定建来学校接孙女,他刚从地里干完活,赶过来接孙女,衣服和裤子都沾满了泥土。

据他介绍,谭云梦的哥哥在别的学校读中学,每年暑假寒假才回家,基本上无人看管。他说,村民都非常信任谭定才老师,他教学教的很好,把孙女从学前班就放在这里上课,让他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