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Interview
  • 栾花

    调到电视台难忘航天

  • 崔雁

    航天任务多 欣然加班

  • 穆冬

    生活空间变大 热爱旅游

栾花
Luan Hua

2001年结婚,一直到2005年才要孩子,忙起来孩子根本没人管,从上幼儿园开始,孩子就自己到航天城食堂吃饭。

文字实录
央视网记者 江易易 李文学 2012-10-11

“从学校到航天城,再到电视台工作,这十年来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栾花感慨道。坐在记者对面的栾花,名如其人,笑靥如花,和照片上一样甜美爽朗。

今年36岁的栾花是陕西人,1999年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来到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在指挥控制室工作。从“神一”到“神六”,她清楚地记得每次飞船发射的准确时间。

“来这之前,以及在这工作期间,我对工作都是怀着一种神圣感。”勤奋的栾花很快成长为一些任务的负责人,短时间内就晋升为工程师。

除了业绩,栾花还在这里收获了爱情。“丈夫当初追我时很腼腆,送我的花外面包着报纸,还套了一个装垃圾的黑塑料袋。”栾花回忆起来仍觉得很好玩,但表情中却透着一种幸福。

“像我们这样两口子都在航天城工作的有很多。”栾花说,两人2001年结婚后,一直到2005年才要孩子,“一忙起来,孩子根本没人管,从幼儿园开始就自己到航天城食堂吃饭。”

2006年,栾花调到北京电视台信息网络管理部,在这里又完成了职业生涯中的一次提升,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010年,丈夫调到了北京市交通委。”

工作岗位变了,但工作性质没变,工作态度更没变。“守时、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执行力是我在飞控中心养成的,我现在仍然受益匪浅,这是我一生的财富。”栾花说。“这10年来家庭收入也增长了不少。”栾花说,10年前她的工资不到两千元,后来涨了几次工资,离开航天城时工资已近三千元。“现在在电视台工作六年了,工资已经过万。”

有了钱,有了时间,一向喜欢游泳、登山的栾花开始带着孩子四处旅游,“孩子从3岁到现在,已经去了很多地方了”。栾花还买了台车,“周末一家人可以到北京周边玩,方便”。

对于孩子以后的发展,栾花没有太多要求,“只好健康阳光就好”。

崔雁
Cui Yan

这些年工资翻了好几番,但我们这里的人基本没时间去消费。

文字实录
央视网记者 江易易 李文学 2012-10-11

“10年来我们的任务明显多了,这也反映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进步。”这个80后的航天人个子不高,但却很有担当,把我们采访她的内容反映到了工作上,留给了她喜欢的事业。

1981年出生的崔雁是河北衡水人,200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后,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管室工作,“简单说就是飞行器的管理”。

从2003年开始,崔雁开始参与任务,“神五”是她参与执行的第二个任务。“当时我管轨道舱,这个舱主要承担载荷科学实验任务。”崔雁说,作为参与者,“骄傲、自豪”。

“岗位基本没什么变化,一直到2005年都在管轨道舱。”崔雁说,后来的飞船都不带轨道舱了,从2005年开始主要做嫦娥一号深空探测,是长管主任设计师,现已晋升为工程师。

在航天城工作的10年,崔雁见证了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这几年航天事业的发展太快了”,崔雁感慨道,“以前任务没有这么多,现在已经有点忙不过来了。”

“从神舟到嫦娥,再到天宫;从载人航天到深空探测,再到飞小行星,飞控中心在成长,我也跟着成长。”崔雁说起这,一脸的自豪。

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崔雁奉献了很多,也舍弃了很多。“这些年工资翻了好几番,但我们这里的人基本没时间去消费。”崔雁说,“主要是忙”,因为忙,结婚8年至今没要孩子。

现在崔雁还在“照顾”着太空中的“天宫1号”和“嫦娥2号”。“每天要加班到晚上九、十点钟,周六肯定要加班。”崔雁说,发射、监控任务多,也反映了祖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崔雁的老家离北京不远,但她工作10年来就回去过两次。即便回了家,也只能呆个两三天。“有时父母想我了,来这看我,但我也抽不出多少时间陪他们。”崔雁内疚地说。

采访的第二天是周六,把加班当作常态的崔雁欣然面对……

穆冬
Mu Dong

虽然每年年假都休不完,但总会找机会与丈夫到电影院看电影,如果丈夫有时间,全家就一起去旅游。

文字实录
央视网记者 江易易 李文学 2012-10-11

“10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生活空间大了。”声音甜美的穆冬总结得也很美,就像她从事的事业一样,中华儿女活动的区域已经从地球扩大到了太空。

穆冬的老家在山东荷泽,但她出生在北京,在北京长大,1994年毕业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接收的第一批大学生,负责翻译俄罗斯技术资料。

“神五发射时我还在资料室工作,2009年转入训练科,负责人员的岗位培训。”穆冬说,从“神一”一直到“神九”,再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二号”,她都参与了相关工作。

1995年12月,穆冬与一起分过来的周建亮博士结婚,如今孩子已经14岁,上初三。“孩子喜欢计算机,以后也许会到这工作呢。”穆冬说,为了航天梦,一家几代人在这奉献的也不少。

穆冬的丈夫周建亮如今已是飞控中心总工程师,曾担任过绕月探测工程测控系统副总设计师。“神五庆功时他也在现场,我们俩拉着手互相祝贺。”穆冬说。

“生活变化还是很大的,6年前我们就有了自己的轿车。”穆冬说,这样一家人空闲时就可以到北京周边转转,“以前没有自己的交通工具,也没多少钱,只能想不能做”。

除了北京周边自驾游,穆冬一家的旅游辐射范围还扩大到了全国,“我带孩子出来的次数多,孩子他爸很少有时间。”同一单位工作的穆冬很理解丈夫,听不出埋怨的意味。

“以前出门有个硬卧就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坐软卧、坐飞机随便选。”穆冬说,近一点的就坐软卧,远一点的就坐飞机,“大多时候是坐飞机”。

热爱生活的穆冬仍保持着浪漫情怀,虽然每年年假都休不完,但总会找机会与丈夫到电影院看几次电影,如果丈夫有时间,全家就一起去旅游。

“以前每年最少能保证出去一次,最近怕是没时间了。”穆冬说,又有新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