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Interview
  • 昂青

    传承责任 坚守荣耀

  • 切日登

    从身无分文到商店老板

  • 李毛

    相扶相持 苦尽甘来

昂青
Ang Qing

昂青认为医生这个职业不能拿金钱来衡量。他说,藏医是一门学问,必须传承下去,这是作为藏族子孙的一份责任。

文字实录
央视网记者 马旭 2012-09-25

黝黑的皮肤透出刚毅,深深皱纹记录着沧桑,说话直来直去,见面笑口常开,这是藏族村医昂青给人的第一印象。

昂青,今年49岁,从医30年,出生于藏医世家,是青海省刚察县贡公麻村唯一的医生,也是当地的名人。从爷爷到他,祖孙三代持续从医100多年。

据昂青述说,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医生,很受牧民的尊敬。家里有8个兄弟姊妹,他排行第二。因为他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所以他对医学非常感兴趣,经常跟着父亲上山采药。大约6岁左右,父亲发现他有做医生的潜质,开始正式培养。此后,昂青就一直专心学医,从没有中断。

最开始读藏医《四部医典》及其他的医学典籍,然后在父亲的指导下,慢慢独立采药,配药。11岁时,昂青就跟着父亲到外巡诊。19岁,父亲被调到乡镇卫生院,昂青开始独立出诊,成为该村唯一的医生,一干就是30年。

再过几年,昂青就该退休了,他也像父亲一样,为自己挑选好了接班人。目前,他的大女儿已经从医学校毕业,不久将回到村里,继续给牧民治病。

昂青说,藏医是一门学问,必须传承下去,这是作为藏族子孙的一份责任。

现在,昂青到外巡诊,有三种交通工具,近处骑摩托车,远处开小车,去大山里就骑马。相比以前,依靠双腿翻山越岭去出诊,昂青说,现在真的很方便。

30年前,他刚独立从医,还没成家,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仅有一份职业的荣耀。

“那时候的牧民还没有定居,随意驻扎在草原上,因为交通不便,治病非常困难。”昂青说,有时候为给一个病人治病,翻一座山就需要一天时间,严重耽误治病时机。

因为他是医生,牧民十分信赖他,遇到任何问题都会找他,但碰到危险急诊,昂青有时候也会手足无措。

昂青清晰的记得,1987年的夏天,村里一位牧民难产,牧民对他苦苦哀求,因为病情突发,没有专业的医疗条件,他只能劝说牧民,赶紧把产妇送往大医院。于是,他和牧民的家人把产妇架上担架,抬往乡镇卫生院,白天走路,晚上休息,耗时两天两夜,所幸,孕妇安然无恙,母子平安。

缺医少药,道路不便,是昂青当时遇到的最大麻烦,牧民生活条件艰苦,大多数情况,他都给予免费治疗。

1998年,昂青在村里建起一个小房子用作医务室,实行坐诊,以便能够给更多的牧民治病。

虽然昂青是当地有名的医生,但收入其实很少,相比放牧或者贩卖牲畜,他的收入更是少的可怜。但是,昂青从来没有放弃从医,他认为医生这个职业是不能拿金钱来衡量的。

自从07年以后,上级政府部门加大对农牧民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视,昂青现在有一个专业的乡村卫生所,各种基本医疗设备配置齐全,牧民看病就更方便了,昂青自己的收入也得到了保障。

切日登
Qie RiDeng

切日登为人热情,受村民喜欢,商店生意越来越火。2008年,县政府给贡公麻村通上电和水,切日登家添置了电视机和新家具。

文字实录
央视网记者 马旭 2012-09-25

切日登,41岁,藏族,从身无分文到商店小老板,历经苦难,薄有资产。

因为家里很贫穷,切日登很小的时候就到县城打工,后来与牧场姑娘李毛结婚后,生了两个儿子,但家庭的境况却一直没有改变。1997年,妻子的一场大病,不仅花掉所以积蓄,还欠了几千元钱的债务。

那时两个孩子还小,妻子又身患重病,切日登只能拼命的卖苦力挣钱。1998年,切日登很幸运,他的雇主阿姨见他家太贫穷,愿意资助他2000元钱,成立一个小卖部。不久,小卖部开始营业了,但产品太少,资金不足,生意一直不太景气。

1998年,为了养活一家人,切日登让妻子经营着小卖部,自己到铁路上打工。在铁路上工作的那段时期,每天只能挣7元钱,勉强贴补家用。由于长期的劳累,切日登全身浮肿,却没有钱医治,工作不能放弃,他还得努力工作。

2005年,全村大多数牧民都住上了砖房,而切日登一家还在几间土房里住着,既不防寒,也不挡雨。贡公麻村村委见到切日登家如此贫困,跟村民商量后,资助一些木头和砖块,在马路边建成了7间砖房。切日登把小卖部移到新房里,在村委会的担保下,他向银行申请了贷款,从省城购进了更多的商品,生意也渐渐好起来。

从2005年开始,切日登一家的生活终于稳定了,当他听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以解决农牧民的看病问题后,立即给全家人参保,现在他再也不担心看病难了。

因为切日登对人非常热情,很受村民喜欢,他商店的生意越来越火。2008年,县政府给贡公麻村的村民通上电和自来水,切日登为家里添置了电视机,买了新的家具。

现在,切日登不仅还完债务和贷款,家里还养了50头牦牛,60只羊。为了挣更多的钱,充分利用家庭的每个力量,切日登的两个儿子都已经结婚,但还没有分家。大儿子负责放牧,二儿子在洗煤厂打工,妻子和儿媳负责照看商店和孩子,切日登自己负责进货。一年全家能够收入3万元左右,虽然平常日子过得不错,但自己想把生意做得再大些,牲畜再养多一些,每到年尾,自己的存款并不多。

切日登一家除了去过省城西宁,再没有去过更远的地方,他们一直希望去拉萨布达拉宫看看,筹备了三四年,由于资金紧张,也还没有去过。切日登希望明年好好干,存一些钱,一定带着全家去拉萨看看。

李毛
Li Mao

以前李毛家里的主要食品就是糌粑,2005年以后,家里盖了新房,经营了个大商店,生活有了好转。

文字实录
央视网记者 马旭 2012-09-25

李毛,39岁,藏族,整日被两个孙女围着,非常幸福。

她说,现在政策好,只要能吃苦,就能够赚到钱,全家一定能够幸福。

李毛嫁给切日登后,李毛是家里的贤内助,既要看商店又要照顾两个儿子,还要为他们成家操心,20多年熬过来,当她看到嬉闹的两个孙女,全家人都很幸福,她无怨无悔,现在很知足。

每天早晨,她带着儿媳去牧场挤完牛奶,然后做奶酪,酥油。每天晚上,李毛和全家都会看电视,一起聊天,有时候小孙女还要抢着看动画片,全家人非常开心。

“现在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李毛说,也经常跟丈夫切日登去省城西宁,很羡慕城里人的生活方式,自己家里也添加了新式沙发和大电视。

以前家里的主要食品就是糌粑,05年以后,家里盖了新房,经营了个大商店,生活有了好转。手里有了余钱,每隔几天会到镇上的菜市场买菜回家做饭。镇上的菜市场越来越大,很多菜名没听说过,比如西兰花,我们就没有见过,后来慢慢根据电视节目或者朋友的指导,就学会了做菜。

李毛说,现在的幸福,真的来之不易,她首先要感激本村的医生昂青,因为他,自己才活到现在。

1997年,李毛和切日登带着两个孩子,生活过的非常困难。而彼时,她被查出患有肺结核,治疗费就需要1万多元,全家人都不知道该咋办。昂青医生看到他家实在太穷,就想尽办法把治疗费降到3千多元,但家里还是没有能力承担。后来,昂青医生自己把钱垫上,说治病要紧,钱可以慢慢还。这一拖就是好几年,前几年才把钱还清,而昂青也没有怨言。

昂青是李毛的救命恩人,每到过年过节,全家人都会请他过来做客。

李毛说,那时候求医太困难,牧民一般都服用从寺庙请来的藏药,因为不知道哪种药能治病,所以就都服用。时间久了,藏民会针对自己的疾病,从寺庙里取药,但这些药一般只能以预防为主,并不能达到彻底治病的效果。

现在全家人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看病不再困难,自己掏的钱很少。虽然她的肺结核已经治好,但身体还患有别的病症,不过自从参加了新农合后,自己再也不为医药费发愁。她相信,全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会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