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华侨村官”的精神追求
还清债务 轻松上路
解决好“婆婆妈妈”家务事
带着手艺行天涯
洪树林认为,2008年是他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他的身份从一个在柬埔寨经商的商人,变成青田县船寮镇朱店前村的村委会主任。
2008年初,正值朱店前村村委会换届选举,选举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纠纷,正在回乡探亲的洪树林听说后,前去调解。
“我告诉他们别闹了,如果没有钱,我拿几十万出来,叫他们把村里的路修修好,如果还有其他问题需要帮忙,你们尽管找我。”洪树林说。
没有想到洪树林一出现,成了村民眼里新的村委会主任候选人,“后来,大家都叫我去当这个村主任。”洪树林笑道。
其实,洪树林打心眼里不愿意。在柬埔寨、广东、浙江义乌,洪树林都有自己的公司,“根本打理不过来”。
洪树林记得,那几天在村里散步,总会有村民和他聊天,希望他能把村里的担子挑起来。盛情难却之下,洪树林答应竞选。一切都在预料之中,结果洪树林高票当选。
在当选村主任的第二个月,洪树林就拿出100多万,在村里建了第一幢村委办公大楼。之前,村里一直没有办公的场所,村里难得一次开会,也要借村里破旧的老年活动室。
2010年,洪树林投了12万元,在村里修了一座长7米、宽6米的桥。
2011年,洪树林又捐了20多万元,在村里修了一座宽6米、长14米的大桥。
在记者前往采访时,朱店前村刚开始修建防洪堤,工程预计总造价大约要70万元。开工初期,洪树林已经捐出10万元。
“这几年,我几乎每年都要捐出几十万元,用来建桥、修路。”洪树林说。
但在一些亲友的眼里他是傻瓜,每年把钱白白的捐出来,不值得。
“我认为值得!”洪树林告诉央视网记者,钱都是身外之物,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朱店前村人,在家乡建桥修路,是一种精神追求。
直到今年5月份,王艳杰才松了一口。那天,这位来自河南郸城县的男子,坐在青田县瓯江的大堤上百感交集。
2008年,王艳杰在老家开了一个废品经营部,没想到正好遇到经济危机,王艳杰的事业梦想刚刚开启,就跌入了深渊。
“那时候,听朋友说做有色金属的回收生意还不错,就把全家的10万元积蓄作为流动资金,开了一个废品回收的经营部。”王艳杰对记者说。
可没想到2008年他经营部开业时正值经济危机爆发,有色金属的价格一直往下掉,“那时候自己并不想放弃这个事业,一直向朋友借钱来维持店里的运行。”王艳杰说,不过最后经营部还是关上了大门,并且欠了近10万元的债务。
那段日子,债主们都逼上门来,“压力特别大,晚上睡觉都睡不着”,王艳杰感到了绝望。为了还钱,王艳杰重操旧业,开始和朋友一起做起了房屋装修。
在开废品经营部之前,王艳杰一直和朋友合伙做家装。几年下来,王艳杰感觉家装行业最大的困难就是工钱难收,“房子帮人家装修好了,或许等上大半年都收不到工钱。”王艳杰说。
王艳杰重操旧业是为了偿还债务,但款子难收,根本起不到还债的效果,他只有重新寻找赚钱的路子。
去年春节的时候,经朋友介绍,王艳杰到青田的一个工地上学习挖掘机操作。从那时候开始,一切才慢慢的好起来。
如今,王艳杰已经完全可以独立操作了,在港头村的工地上,每月的收入将近5000元。回忆过去,王艳杰觉得当年自己做事情太草率,行业再好,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
面对未来,王艳杰仍然充满着希望,他说,“外债都还清了,可以轻松上路了。现在什么都不想,把现在工作做好,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
2008年回来做村官至今近5年,徐定陆最大的感受就是工作方法跟以前不一样了。
徐定陆告诉央视网记者,以前作为老板,只要管好自己的公司,管好工人就可以了,现在村里路灯坏了要找他,哪个路段环卫工人没打扫干净村民也要找他。“村民都说我上可以管到天,下可以管到地。”徐定陆笑着说。
做村官5年来,徐定陆感到最棘手的工作,就是村民的调解事务。
村里正在建设的一个工程,涉及到树苗的移除。“数量不多,最多20棵,但是后来村民报上来的时候,变成了几十棵。就算是公家的钱,但也不能随意补偿。”徐定陆说。
赔偿事件一直僵持着。
就在央视网记者来青田采访的前一天晚上,徐定陆又去了村民家中调解这一纠纷,从下午6点钟去一直到晚上10点回家,事情依然没有进展。
虽然对于一位几十年在国外经商的老板来说,这类调解难免有点婆婆妈妈,但徐定陆认为,既然是村官,就不只是做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也要做婆婆妈妈的小事情。
徐定陆所说的轰轰烈烈的大事,是指村里正在建设的“青商回归总部经济园”。如今,一切都已经开始进入了规划阶段。
徐定陆所在的港头村紧挨着瓯江,有着丽水唯一的码头——港头码头,码头的物流运输直通宁波港和上海港。
港头村规划在码头边上建设一座“青商回归总部经济大楼”,把在全世界经商的青田商人吸引到这里来开分公司或者办事处,“把世界最新的新商机、新商品在这里汇集、交流,对大家都有利。”同时,在总部经济大楼的一旁,还要建设一个物流中心。
如今,一切已经进入了规划阶段。“如果真的建设成功,不仅能改变集镇面貌,还可以在附近发展餐饮业、酒吧娱乐业,让村民们找到新的商机。”
王红涛一直庆幸自己在9年前选择了挖掘机司机这个职业。
2003年春节刚过,王红涛初中还没有毕业,就从老家河南省郸城县来到浙江嘉兴,在一家服装厂打工。每天早上7点钟就上班,除了中午的休息时间,一直要工作到晚上10点钟。长时间的工作只换来1000多元的工资。
在服装厂工作还不到一个星期,王红涛就想到了放弃。那时候,在浙江德清县开挖掘机的哥哥给他打来了电话,叫他去德清,“跟我学挖掘机,虽然这门手艺苦点,但工作好找,收入稳定。”
王红涛私下比较了一下,自己一个月才赚1000多元,哥哥的工资已经是3000多元了。第二天,王红涛就直奔德清而去。
可是,高收入也意味着高付出。
“最初的半年,跟着哥哥做学徒,特别辛苦,表面上看只是坐在上面,打打方向盘,其实那完全是一个技术活,特别难。”王红涛对记者说。
当时年仅17岁的王红涛想到了放弃,后来还为此和哥哥发生了争执,兄弟二人打了一架。
“现在回想起来,还真要感谢哥哥。以前上班的服装厂,因为经济不景气已经垮掉了,而我现在每个月仍然能够拿到几千元的工资。”王红涛觉得自己很幸运。
去年春节之后,王家兄弟二人都离开了浙江德清县。哥哥去了内蒙古一家工地上开挖掘机,王红涛则来到港头村的工地上,“一个月的工资5000多元,很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