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Interview
  • 陈坚

    “民族工作示范社区”促和谐

  • 许祥忠

    条例出台 宗教维权有法可依

  • 高建民

    “五好拉面馆” 拉近群众距离

陈坚
Chen Jian

开展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群众活动,能够真正让少数民族融入到社区中,成为社区大家庭里的一员。

文字实录
央视网记者 袁育堃 2012-10-18

陈坚2001年从部队转业后进入了淮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刚来的时候,民族事务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在这方面尽管存在盲区,但是在部队里锻炼出了坚强意志的他,决定从头开始学习。“只要自己敢下功夫,就没有攻不破的难题,学不到的知识。”

通过几年的努力,陈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保护法》,《江苏省少数民族权益保护条例》以及相关政策全都读了个遍,并且能够熟练的分解每一条细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少数民族在我们淮安市的权益,同时可以更好地让大家和睦共处。”

2004年,陈坚开始了他工作中的探索:让民族工作进社区,这也是全省最早推进少数民族管理的一种新模式。通过在淮安市开展“民族工作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得到了全市广大社区的积极响应。而开展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群众活动,能够真正让少数民族融入到社区中,成为社区大家庭里的一员。“有问题,他们会主动找到社区主任进行协商,社区干部也会积极提供帮助,现在都很少到我们办公室来了。”陈坚手里拿着“民族工作示范社区”的授牌说道。

2006年,陈坚又跟同事一块在全市开展了每年至少两次的少数民族专项座谈会,参与的大部分都是新来到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体。以往每年部分少数民族与城市管理人员产生的纠纷不少于十几起,通过面对面地沟通到09年以后,这些现象几乎都看不见了。“变化非常大,这样一来我自身的压力也减少了,大伙相处的都非常融洽。”

因为工作努力,陈坚09年当上了民族处的处长。对于这些变化,在他眼里却很平淡:“为民族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本职工作。相比其他政府机构,我们单位可能很不起眼,但是我们做的事情却是马虎不得的。”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12个字牢记在陈坚脑海里,他坚信,在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淮安市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将会更加辉煌。

许祥忠
Xu XiangZhong

对于许祥忠来说,他的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工作。记者问起私下的生活,他无从谈起。可一说到工作,许祥忠可浑身都是劲。

文字实录
央视网记者 袁育堃 2012-10-18

许祥忠是淮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2000年他从总参谋部转业到这里,到今年已经做了13个年头。对于许祥忠来说,他的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工作。记者问起私下的生活,他无从谈起。可一说到工作,许祥忠可浑身都是劲。

他回忆,刚来的时候对于民族和宗教情况的了解处于空白状态,只能通过多看书来弥补。学习能力比较强的许祥忠逐渐发现,在工作当中的依据主要是一些政策性的管理,缺乏法律法规。

2001年,淮安市的一座清真寺门面房被他人占用,落实宗教房产时涉及多方协调,由于当时的法律法规存在缺失,多方一直没有达成一致。许祥忠为了维护地方稳定,只能是三天两头的往下面跑,协调工作让他练就一副好口才的同时也练出了耐心,他在等一个时机,这个时机在他心里已经盼望很久了。

直到2004年底,国务院颁布了《宗教事务管理条例》,2005年初正式实施。条例的出台,让许祥忠的工作有法可依了。许祥忠认为,《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的颁布,对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对自己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006年,依据条例的相关规定,政府参与协调,补偿给伊斯兰教团体21万元。有效地化解了清真寺门面房的纠纷,在淮安市营造出了一种和谐的氛围。许祥忠感叹,“宗教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信教群众宗教界人士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如何让他们和谐共处,必须多下工夫才行。”

之后,许祥忠与同事陆续在淮安地区的宗教场所创建了模范宗教活动场所,2008年创建平安宗教活动场所,2010年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既是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的主要体现,又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记者采访的时候,许祥忠正参与淮安首届宗教慈善周,向淮安中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发放中秋月饼。“我将会继续扎根在宗教事务的基层,义无反顾。”

高建民
Gao JianMin

高建民在到淮安市经商的教民中开展“五好拉面馆”创建评选活动,“挂了牌后是一种荣誉,他们现在都非常愿意争当先进。”

文字实录
央视网记者 袁育堃 2012-10-18

高建民1989年从部队转业到淮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从事民族和宗教事务管理。24年的时间里,他彻彻底底地扎根到宗教事务的工作当中,并且从中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处事方法。面对一些同事认为的棘手问题,在他看来,都能够轻易地化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宗教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出来了,我们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有压力就有动力,高建民深刻地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

“表面上看我们在政府是一个并不起眼的部门,但其实我们的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我们的网络很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西部不少教民来到东部城市经商。淮安全市有近30万的信教群体,21世纪初期,淮安市开始申办创建卫生城市,一些违章搭建和小摊小贩成了重点清理对象。在城市管理人员执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力。“在我们这里经商,就要符合我们城市发展的要求。但是有些开拉面馆的商人刚进入城市,还没有完全了解相关城市规定,难免跟管理人员发生矛盾。”

高建民依稀记得,那是2004年的一个夏天,淮安市清浦区,城管人员把一家兰州拉面馆摆放在外的炉灶给收缴了,双方立刻发生了争执。而事发之后店老板称自己口袋里的五千块钱丢失了。原本平息的纠纷又被这句话给点燃了,当时双方各执一词,执法部门认为对方讹诈的嫌疑很大,双方都不肯做出让步。就在这时,高建民赶到了现场,通过对了解情况和比对现场监控录像,发现店老板当时在发生争执的过程中衣服口袋里确实是鼓着的,双方的确是产生了误会。

有着多年协调经验的他立刻从中做协调,给了拉面店老板一个满意的答复。“不仅将丢失的钱如数赔偿了,同时还支付给对方一些医疗费和生活补助。”而有了这一次矛盾的化解,双方在今后再也没有发生过争执。拉面店的老板也理解了城管执法的工作,并积极做出相应的配合,共同维护了城市的卫生环境。

2008年,通过高建民以及当地民族宗教事务局的共同努力,伊斯兰教协会出面把来到淮安市经商的教民全部登记造册,形成网络纳入到淮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正常管理范围。高建民还在这部分人当中开展“五好拉面馆”创建评选活动,使他们融入到当地的社会之中,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挂了牌以后是一种荣誉,他们现在都非常愿意争当先进。”高建民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