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5年坚守抢修第一线
临时合同工的电力生活
无忧无虑过一生
跟电力打了半辈子交道
邓卫兵,44岁,原浙江嘉善电力突击队分队长,嘉善县供电局带电作业班班组长,工作25年来,电力抢修中他永远冲在第一线。
仅从外貌来看,邓卫兵年龄大概三十多岁,很难猜出他已经是快奔五十岁的人了。他说,这得益于从小热爱运动,他现在还是单位足球队队员。另一方面,邓卫兵在生活工作中心态很平和,任何事都想得开。
1988年,19岁的邓卫兵高中毕业,恰逢嘉善县供电局招工,他成了一名电力工人。25年来,邓卫兵一直负责抢修电线线路。由于专业知识不够,多次被安排进入“扫盲班”学习电力理论。
由于学历不高,邓卫兵一直坚持努力学习,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邓卫兵说,电力抢修班是“靠天吃饭”的班组。天气好的时候,班组人员就很清闲,但让他们清闲的天气其实并不多。南方雨多,一旦遇到坏天气,特别是遇到打雷下雨天,电线被雷电击断,他和同事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抢修点负责接线,为了保证居民能够尽快用上电,经常一干就是几天几夜。
10多年前,嘉善县的经济还不发达,交通也不便利,线路密度不高,抢修班组的工作还清闲,他们经常花几个小时船去抢修电路,抢修结束后几个同事说说笑笑就回单位了。
现在交通好了,但线路的密度也大大增加了,一旦遇到雷雨天,电线被雷击的几率增大,工作难度也就相应增加了。他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地方还没修好,另一个地方又在报修,抢修班组便马不停蹄地赶路,除了在车上打个盹,几天内很少有时间休息。
“不过,现在已经习惯了,家人也习惯了,不再像以前那么担心。每次临走时,妻子都会嘱咐一声‘注意安全’。”对于电力抢修工作的艰苦,邓卫兵说起来很轻松,也很风趣。
2008年春节那场冰灾中,浙江省内山区受损十分严重。嘉善县地处平原,受灾相对较小,于是嘉善县供电区抽调各个部门的技术人员远赴丽水山区协助当地抢险。
邓卫兵是突击队的队长,2月6日,眼看将近年关,他预计可能在春节后才会到山区抢险,没想到除夕前就接到命令,要求立即出发。
邓卫兵对记者说,当时冰雪灾的破坏他已经通过电视了解到了,所以对困难还是有所准备的,但到了现场他才发现,工作环境要比想象中要艰苦得多。
邓卫兵一起的突击队员们以前都在平原工作,没有山地施工的经验,而他们接到的抢修点,全在海拔300米左右的高山上,汽车上不去,所有工具都肩挑背扛。还没开始工作,人已经累倒了。
“电线杆都在山崖上,队员爬上电线杆后都不敢往下看。”作为突击队队长,邓卫兵首先考虑的是队员们的安全,然后是完成抢修任务。
“这次抢险,每个电力职工都非常感动,当地村民害怕突击队员受冻感冒,挑着热水和姜汤前来慰问。抢修结束通电后,当地村民放起了鞭炮为我们庆功。”邓卫兵说,那种感动值得永远珍惜。
黄飞,32岁,原浙江嘉善县电力局线路班组工人,现在一家光伏发电企业工作,2008年的冰灾抢险令他至今难忘。
黄飞出生在浙江农村,大专毕业后在电力局做了临时合同工,现在已经是一个8岁孩子的父亲。
2011年,黄飞离开电力局到光伏发电企业工作,工作相对轻松,相比以前,收入有所提高。回忆起在电力局的日子,黄飞说,在那里学习了很多,但因为经常参加电力抢险,工作非常累,一般人很难坚持。
2008年2月5日,农历年腊月二十八,电力局准备放假,此时黄飞接到了一份通知,要求随时准备前往丽水市山区抢险。
黄飞回家后买了新皮箱,把工作衣服全部带上了,虽然他很希望过完春节后去抢险。大年二十九上午,嘉善县电力抢险突击队接到通知前往丽水市山区抢险。
大年三十上午10点,嘉善县抢险突击队来到了丽水市莲都区双黄乡高青村,损坏的电路都在200多米高的山崖上。
“天上笼罩着大雾,地上的冰雪还没有融化,从平原来到山区,突击队员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爬山。带着几十斤的装备,爬到山顶花费了1个多小时。”黄飞说,“因为从小生活在平原,对山区极不熟悉,又受大雾的影响,爬山速度非常缓慢。爬到山顶后,才发现困难远比想象的要大,山上的电线杆全在悬崖边上。”
经过多次调整后,黄飞和工人轮着上杆抢修,到了大年三十晚上,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把电路修通。
“此次电力抢修,当地老百姓的热情,让在场的每个工人心里十分温暖,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在从未有过的礼遇。”黄飞说。
由于另外的抢修地点还在更高的山区,冰雪全面覆盖,突击队员进不去,当地电力部门希望等冰雪稍微融化后再上山抢修。
大年初一,嘉善县电力局50多名突击队员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返回家里过年。大年初七,他们再次出发到了丽水市云和县进行抢修,环境更加恶劣,连续5天住在深山里,突击队员都在乡镇礼堂打地铺。
“50年一遇的冰灾,对电力突击队员是一种精神和身体的考验。”虽然黄飞已经离开电力局,他说,2008年在电力局参与的抢险经验,足以应对以后工作中的任何困难。
沈德根,58岁,浙江省嘉善县李家浜村村民,做嘉善县电力局电力辅助工30年。跟人聊天时,沈德根总是乐呵呵的,还时不时拍拍自己的小肚腩。
沈德根说,因为腿上有些残疾,至今没有成家,所以也就没什么负担,过着“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
由于家里兄弟姊妹多,沈德根家里一直比较贫困,28岁的时候,为了能够多增加收入,他和兄弟一起外出打工。沈德根选择了做电力辅工,相当于民工。
由于跟电力局长期合作,沈德根拉电线、树杆子都非常有经验,又是当地人,语言没有障碍,电力局也就把他当成单位的一份子,每次抢险都一定要叫上他。
沈德根什么样的苦活累活都干过,比如大冬天赤脚走在水田里拉电线,比如深更半夜雷电交加不回家,还拼命在电力抢险第一线。
虽然沈德根只是个民工,但他却把这份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一干就是30年。2008年浙江丽水冰灾,沈德根是电力抢修突击队员之一,关于那次经历,沈德根说,其实也没有多苦,只是不太习惯。
马上就要过春节,本来全家人都可以一起吃年夜饭,但他却要去抢险,家人肯定有些不愿意。“平原电力工人来到山区,施工技术手段也不一样,遇到困难很正常。” 沈德根说。
做电力辅工工资虽然不高,但沈德根一直在坚持,即使现在腿脚不好,但还是随叫随到。沈德根介绍说,相比以前,他现在的日子好多了。2004年,当地土地征迁,他利用赔偿款盖了一幢二层小楼,除自己住一间外,其他10间房都租给了别人,每月都有一份固定收入。
“收入稳定,还交了养老保险,我现在干电力抢险的工作,也只是因为自己闲不住。”沈德根说,在当地像他这么大年龄的电力辅工还很多,但大都不干了,生活富足了,都不愿意吃那份苦。
曹建明,56岁,身体消瘦。他说,要不是几年前的一场大病,现在还是个大胖子。
曹建明是浙江嘉善县农民,30岁以前种地为生,30岁以后给浙江电力局当辅工,跟电力打了半辈子交道。
曹建明说,像他这把年纪还在做电力辅工的,在当地已经很少了。以前因为嘉善县比较落后,农民都喜欢就找份工作,挣钱补贴家用。“农时,忙庄稼,闲时,忙工作!”曹建明说。
如今,嘉善县经济发展赶上了沿海城市的步伐,农民的土地大都被征迁,手里有了很多闲钱,要么在城市买楼房,要么租店铺,日子越过越好,很少有人再去做苦力。
曹建明靠打工挣钱,把一辈子的积蓄全部给儿子买了婚房。没想到儿子把房子卖了去做生意,现在也没有挣上钱,只能租房过日子,一家人过得紧巴巴的。这样曹建明有点放心不下。
曹建明说,前年的一场大病,他的体重由160斤减到了120斤,把家里所有的积蓄也全花光了。他现在想通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他已经老了,没有精力再为他们操心。“趁着自己还能干,挣钱先把养老保险交上。” 曹建明笑着说。
“说实话,干电力辅工,真的蛮辛苦!”曹建明回忆起2008年春节那次抢险,现在还记忆犹新。
从嘉善平原到丽水山区,长途奔袭8个小时,还没开始工作,大家身体就已经累散架。曹建明组织了另外三个工人跟着电力职工一起前往丽水抢险,奋战好几天,对家人又牵肠挂肚,那种心情五味杂陈。
“经历过过那一次抢险,后来遇到再多的困难,都能够轻松解决。”曹建明说,以前当包工头,给电力局组织工人干活,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电力局一声令下,他必须前往事故现场配合抢险。
现在身体每况愈下,已渐渐适应不了快节奏的电力抢险,所以他不再当包工头,只做个普通工人,工作时间可以自由控制。他想,每个月挣够老两口的养老金,再带带小孙子,晚年生活应该是蛮幸福的,再无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