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1931年,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铁路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驻守沈阳的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沈阳城很快被关东军占领,东北三省也在4个月零18天全部沦陷。日本人很快建立起了伪满洲国。东北百姓陷入不堪的亡国奴生活。
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将“反蒋抗日”的方针政策调整为“逼蒋抗日”的方针政策。西安事变后,又提出“联蒋抗日”。方针策略上的调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懈努力。最终正式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
1937年究竟是这样的一个年份?古老的北平和南京先后沦陷。太和殿烙上了侵略者的铁蹄;总统府前30万同胞的亡灵在哀鸣。但是中国人站了起来,在深渊中,在屠刀前,在血腥而悲壮的1937年,古老而贫弱的中国在前所未有的战争中接受了现代化的洗礼。
从1937年底南京沦陷到1938年10月武汉弃守,从台儿庄大捷后到战略要地徐州的主动撤守,当时困扰许多中国人的既有“速胜论”也有“亡国论”,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应运而生。正是由于坚定了持久抗战的信念,游击战才正一步步走向全民抗战的历史前台。
本集从国民党在湖南衡山举办的游击干部训练班入手,反衬出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在游击战方面的卓越建树。本集把中国的游击战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展开,中国的游击战对世界的影响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美国军官卡尔逊的故事生动地体现了中国的游击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用。
中国战场的一大特点就是建立了面积广大、范围广阔的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毛泽东把根据地称为铜墙铁壁,它不仅为游击战提供了保障,也为新中国的建设积累了经验。本集围绕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深刻展现了共产党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的伟大创造,用生动的故事表现了根据地中的文化启蒙、教育普及等开创性的事业。
整个抗日战争,中国的教育、文化机构一直是日本的重要战略目标。全面抗战爆发后,仅仅一年,中国108所高校就有91所被日军轰炸,其中25所停办。爱国的知识分子离开故土向大后方迁移;海外留学的游子纷纷回国,共赴国难。他们像战士一样求学、教学、办学。在广袤的山区、简易的茅屋、质朴的窑洞里撒播着民族强盛的种子。
为报复八路军和根据地的广大群众,日军发动了惨无人道的扫荡,推行了“三光政策”,而中国人民却以宽厚博大的态度对待日军战俘和日本遗孤,八路军在延安建立了日本工农学校,教育感化日军战俘;百团大战中日本小姑娘美惠子的故事更谱写了一曲人道主义的颂歌。
正如一位专家所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收回了台湾、澎湖,废除了所有治外法权直至成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这是中国人民打出来的,是以坚韧的民族意志和巨大的民族牺牲换来的。但是无论如何,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帮助过自己的朋友。
在漫长的14年的抗战中, 380余万中华儿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赵一曼、李林、张自忠、左权、高志航、马本斋和他英雄的母亲以及戴安澜,都是中华民族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英雄。有的为你所知,有的不为你所知,但他们义无反顾,慷慨赴死的英雄魂魄,长留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全面抗战进入第7年,穷兵黩武的日本在国力和精神两方面呈现出严重枯竭的状态。1944年1月,日本本部制定了孤注一掷的“一号作战”计划。全民族的同仇敌忾,日本侵略者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向全国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投降。
血与火的抗战过去了,过去了的历史变成了文字,文字变成了概念,概念似乎离我们很远。但今天我们再一次触摸到了历史的纹理,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细菌战的杀戮,劳工的苦难,慰安妇制度的残酷,大轰炸的死寂,任由今人用自己的心灵一一抚摸。一本在中国最偏远的乡村里记下的日记竟沉重得60多年没有翻动过它,后人用心翻动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