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在6月12日的直播中,节目将现场设在西高穴村的曹操高陵,届时会有8个机位从不同方位,为观众详细拍摄考古现场的进展; 据了解,因为考古队员还在持续地进行发掘和清理,二号墓中的9对磬形坑以及一个神秘的方形坑一直是专家高度关注的重点,其中埋藏的惊人秘密将极有可能在直播当天揭晓。
为了保证直播内容丰富充实,节目组已提前做好了20多个专题小片,以还原的方式对曹操高陵的发现过程、曹操高陵是如何被盗掘的、一号墓和二号墓的型制、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等诸多观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电视化的讲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学部委员刘庆柱以及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将做客北京央视演播室,和央视主持人张越、陈志峰进行对话,分别从考古和史实入手,为观众解读曹操高陵的历史大背景以及整个三国文化。
节目组将带领观众走进福建省南靖土楼。南靖土楼被称赞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和“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6•12”直播现场,还会有一些特别的设计,104位理事,和全国63家考古发掘资质单位共同投票,从2009年60项考古发生的候选项目中,评选出25个发掘项目参加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评选结果将在该节目中公布和解析。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介绍,认定依据主要有六方面:首先,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六十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墓葬出土遗物具有汉魏特征 年代相符
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等文献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二0年)病逝于洛阳,并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地属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
文献还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的《遗令》称“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也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
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证明墓主就是魏武王曹操。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六十岁左右,与曹操终年六十六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那时候的魏碑还是汉代通行的隶书体,比较圆润、厚重,与出土石碑上瘦硬的字体风格不一样,而且碑比较新,不像1800年前的文物。
"魏武王"的石碑不是从挖掘现场出土的,而是通过公安机关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的,而且这块碑在民间辗转多次,存在作伪的可能性。
有人说石碑是伪造,这是种有想象力的推测,盗墓者若有这样高的水准,花大力气做这么多东西再送回到墓里,比较难以理解。
从搞古文字的专家来看,这就是东汉末期魏晋时期的字体。
你现在挖掘的证据能否说明你的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认定的结论,那这个结论就是不可靠的。现在匆忙定论尚为时尚早。
曹操生性多疑,史书上记载就有72疑冢之说,与《三国志》记载大致相同,从逻辑上来说,他怎么可能把他的墓事提前告诉大家埋在这个地方,事后又真的埋在这个地方。
关于曹操72疑冢的说法由宋代开始,但那时对曹操的评价已经从唐代的客观转为负面,考古专家对曹操墓葬的寻找不能光靠古书记载和民间传说。
在经历了战争和严重破坏的东汉晚期,北方如此大规模的墓葬非常少见,绝不会是一般人,只有曹操这样的身份才能与之相称。
曹操提倡薄葬,但在出土的250多件文物中,有珍珠、玛瑙、玉,显然不是曹操喜欢的东西
古代所说的薄葬指葬礼和丧葬活动中,他的生前用物不包括在内。与薄葬并不矛盾。
墓室中的尸骨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男人60岁左右,女人一个40岁,一个29岁,若曹操与曹夫人卞氏合葬,剩下的一个女人如何解释?
年长女性骸骨是在后室的南边耳室中发掘的,发现时其遗体附近有很多散落的铜钉物件。“应该是铠甲上的钉子,我的推断是,这名骸骨应该是曹操身边的一个侍卫。”年轻的那一副女性骸骨是在后室的北边耳室中被发掘。他推断应为普通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