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非常识】莫言:不再沉默的乡土

莫言再为世界通过文学了解中国提供一扇窗

莫言,这个名字在10月11日被记在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花名册上。由他的作品《红高粱》改编的电影曾打开了让世界认识中国的一扇窗,而今,带着他乡土的根基,他再次为世界通过文学了解中国提供了另一扇窗。[详细]

获得诺奖:他的魔幻与现实更接近诺奖原始审美

正如翻译家林少华在得知莫言获得诺奖时所言,“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始审美就是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文学作品,对超越现实、灵魂层面的追求和探讨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一贯倾向。”往往是追求超越民族、国家,探讨普遍的人性和普世价值的比较多,这也是村上春树等世界一流作家作品的共同之处。而中国人讲究入世,文学大多贴近现实、关注社会而莫言则迈出了这一步。[详细]

文采飞扬:莫言是当代文学寻根的大家

恰如莫言自己说过的那样:“这时我是强烈地感受到,20年农村生活中,所有的黑暗和苦难,都是上帝对我的恩赐,虽然我身处闹市,但我的精神已回到故乡,我的灵魂寄托在故乡的回忆里,失去的时间突然又以充满声色的形式,出现在我的面前。” [详细]

走向世界:获得诺奖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一扇窗

莫言文学的乡土寻根特质赋予了他特别的本土性,而这种本土性同时也是世界了解其作品的兴趣点所在。而这次莫言的获奖,无疑又进一步推动了这种中西文化的交流。莫言认为,任何作家之所以走进西方读者,不是政治原因或其它原因,最终是靠文学作品的自身力量。要看作家是否写出人类普遍的境遇,是否写出了打动了所有国家、所有人的情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