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的十年进取

特约撰稿人:吕艳滨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013-03-11

        建设法治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重要部署。回首过去十年,中国推行依法治国方略的步伐一步一个台阶,法治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2011年,中国宣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立法机关民主立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建设公平正义司法体制、全体公民学法守法用法等方面取得的明显进步,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为未来坚定不移地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平台,是坚定不移地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法治国家的新起点。

        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后,中国的立法工作开始从重点解决立法空白问题,向全面实现民主立法、科学立法转变,从主要靠移植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向更多地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国的问题转变。近年来,推动立法公开、实行开门立法,已经成为立法工作的常态和立法活动的必经程序,各级立法机关普遍重视在立法过程中对公众意见建议的征集、吸纳,这无疑会对提升立法的民主性、可行性,对切实提升立法质量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行政与司法改革渐入佳境

        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我国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不断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着力建设透明政府、服务型政府。2004年,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2010年,又发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就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出了具体要求。10年间,国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批又一批的行政审批事项被取消或下放,各地依托政务服务中心,推进行政审批权的集中管理与科学配置;借助电子政务平台,推行网上审批,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实施,中国首次以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形式,确认了政府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义务和公众通过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5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获取信息和对政府活动进行监督的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作用,权力运行公开、预算公开、三公经费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正在逐步深入政府管理的核心领域,提升透明度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机关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司法体制方面,改革也获得了逐步深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司法保障的高度,提出要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截至2012年,《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所提出的60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司法机关在改革过程中推动法院体制改革,注重提高案件审判质量,提升司法专业化水平,破解司法判决执行难,推动司法公开工作,落实司法为民的指导方针。

人民权利的法治保障不断完善

        过去十年中,中国的人权有了更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2004年《宪法》修正案实现了人权入宪。“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由党和国家的政策上升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原则,由执政理念上升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理念,为保护人权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10年间,中国两度出台人权行动计划,推动人权保障机制的落实;立法工作更加注重规范公权力,完善人权保障机制。其间,我国出台了《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修改了《刑事诉讼法》、《行政监察法》、《国家赔偿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等,以及制定与完善涉及民生的各项法律制度。这些举措既强调了对公权力行使的规范,也充分注意对当事人权利的保障。

        民生领域的法治保障不断完善。中国进一步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劳动争议仲裁法》等重要的劳动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相继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职业病防治法》的修订,完善了职业病防治的保障机制和配套措施。社会保障领域,《社会保险法》系统地规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制度,为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其中,国家进一步采取措施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对弱势群体的保障逐步加强。在住房保障领域,国家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广大公众的住房难问题。

        未来,建设美丽中国,描绘践行科学发展、管理高效有力、权力廉洁为公、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公平正义、社会和谐发展的美好蓝图,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为此,国家必将进一步落实《宪法》规定的各项制度,提升全社会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强立法,提高立法质量,继续推动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升司法公信力,切实发挥司法作为解决纠纷最后一道防线的功能,保障公民各项基本权利,保障民生福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