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4个月

本网特约撰稿人:田亮  2013-02-27

        “美丽”是个美丽的词,但以往多为民间所用。所以,当它出现在一分极其庄严的政府文件里,而且和“中国”组合为一个令人神往的新概念——“美丽中国”的时候,就成为一个大事件了。

“美丽中国”是什么?


        2012年11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是“美丽中国”首次进入如此重要的报告。

        嗅觉敏感的媒体立即意识到这一变化的重要性,相继展开解读。

        新华社的系列解读报道第二天便出现在各大媒体的重要位置。新华社2012年11月9日推出的《解读十八大报告:“美丽中国”首入报告》长篇报道,援引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的话说:“(建设)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

        2012年11月1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题为《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各界关注新词》的文章,描述了一位十八大代表所理解的“美丽中国”——“我眼中的美丽中国,就是让人民群众在享有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实现中华疆域山川秀美,让我们的家园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2012年12月3日,《中国青年报》刊登学者宋晖撰写的《“美丽中国”的美丽内涵》。文章说:“观察家发现,中国共产党对于如何发展中国的态度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即‘美丽’……笔者认为,‘美丽中国’的内涵绝不仅囿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是其根本要义,而其中更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人际之间的和谐’两重指向……‘美丽中国’的构建需要我们的政府有大智慧,同时也需要我们的民众注重小细节。从今以后,我们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美丽中国’,有了它,就有了方向,就不会迷路。”

        媒体陆续推出的解读式报道,不仅加深了国人对“美丽中国”的理解,同时也在探讨其实现路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国人对“美丽中国”具有很高的期待。

        那么,美丽中国到底什么样?有人给出的答案是:既要山清水秀,又要殷实小康!这难道不让人兴奋?!

是口号,更是行动


        “美丽中国”从被提出到现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内,在政坛的曝光度已经很高,几乎成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一些官员的“口头禅”。也许,“美丽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还会被量化,纳入政绩考核的范畴。

        有识之士很清楚:“美丽中国”最大的意义不是读起来朗朗上口,而是把它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

        一系列“落地”行动正在展开。

        今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正式面向社会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祝善忠表示,发展国民旅游休闲,有利于彰显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有利于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是人民体验“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发展旅游休闲顺应旅游业发展趋势,有利于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旅游业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的功能,加快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

        2月19日,环境保护部表示,自3月1日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19个省(区、市)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将面临更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

        2月20日,国家林业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2013年春季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会议要求,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战略高度,确保候鸟等野生动物安全的同时,有效防止疫源疫病的传播扩散,切实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2月19日,在合肥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市长张庆军称,合肥市要朝着成为“美丽中国”典型案例的目标来发展,拥有“一湖清水、活力四射、经济强劲”的特点,不仅山清水秀,而且经济发达。

        ……

        如果说各级政府部门的行动,还多少带有“行政命令”的意味,那么,民间对“美丽中国”的响应,则完全是“不经意间的自发行动”。

        据报道,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烟花爆竹燃放量骤减,除夕至正月初五24时,北京市烟花爆竹的销售量同比下降45%;南京节日期间的鞭炮销量也同比下降两成。《人民日报》发表时评称,由“放炮族”变为“弃炮族”,折射出公民责任感增强;每个公民都不能坐等环境的改变,应该从改变自己做起。《大众证券报》就这一现象刊发的评论文章则说,“美丽中国”将改变生活方式。

        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建设“美丽中国”战略规划的深入推进,可以设想,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它也许会被分解为“美丽北京”、“美丽上海”、“美丽广东”、“美丽陕西”、“美丽西藏”……就像金字塔由基座的一块块石块逐级向上垒砌而成,各地的美丽将最终汇聚成为整个中国的美丽。

惠及产业


        “美丽中国”不仅是一个政治话题、民生话题,更是一个经济结构话题。这一战略性方针正在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大局。

        其一,环境现况倒逼环保产业的发展。环境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其中的自然因素,除了空气,还包括水、土地、植物、动物等,这些领域的保护工作,与空气治理的急迫性等量齐观。要治理环境,就必定涉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一定政策导向的性质。

        在十八大之前,我国已在这条道路上有了比较可观的积淀。

        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我国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如今,“绿色发展”的理念早已进入党的执政视野并生根发芽。过去10年间,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德班,历届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设立约束性指标,清理整顿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态工程,出台节能减排计划……中国正逐渐告别“黑色发展”,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纵观这一过程,战略部署、政策导向,在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环保产业也在其间得到了长足发展。

        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获得政策支持的行业,向来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较好的发展环境。由此可说,“美丽中国”不仅意味着生活的“美丽”,还将福泽全社会、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