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天津网评论:春晚 从新年俗到文艺年夜饭

中国新闻天津网 2016年02月10日 07:1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于穆铭 虽然对见惯世面的观众而言,春晚已经不是唯一的文化盛宴,但依旧无法阻止我们在除夕之夜,如年俗般地打开电视机,望着荧屏上的花花绿绿,或大笑,或心头一暖。

  历经30多年,这道文艺年夜饭已经成为全球华人最为期待的精神美味。过年看春晚,变成了世界荧屏上独有的文化景观。的确,生活越来越庸常,就连节日也很难像过往一样,激发人们的HIGH点,这背后其实是仪式感的日渐消融。年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春节的仪式,那些看似老套繁琐没有新意的规矩和习俗,无形中给我们增添了年味和记忆。

  步入而立之年的春晚,风格业已成型,对不少观众来说就是另一种新年仪式,其也如同年夜饭一般,不求标新立异,但求温暖妥帖:开场歌舞好比头盘,势必要遴选TFBOYS这样的当红小鲜肉吸引年轻人;小品如同开胃菜,犀利中又带有温情,那些没被冯巩、潘长江小品逗乐的观众,总还可以跟着几位复习一下去年最红的网络流行语;副菜较为灵活,华阴老腔混搭摇滚,两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在春晚主创的捏合下,竟也天衣无缝起来;至于主菜,自然是那首已经成为春晚符号的《难忘今宵》,虽然每年都是同样的语调,但一曲欢歌总能弥合人们心头的温热。这就是春晚的仪式感,而仪式感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在三四个钟头的时间里,不管你在玩手机还是包饺子,台上台下的情感总能融为一体。这样的流程驻扎在人们心里,不知不觉间成为习惯,宁可笑骂吐槽,也难以轻言舍弃。流行语缓解了春晚的紧张感,而春晚又稀释了网络语言的荒诞感,这就是时代的力量。

  时光飞逝,今时不同往日,或许曾经年少的我们已经长大,春晚成长的速度已经难以跟上,又或许随着各类文化生活的蓬勃发展,我们在除夕夜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无法否认的是,那些曾经的经典小品、相声、魔术、杂技、歌曲,如同烙印般镌刻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某个出彩的节目,可能已经无法扛起整个春晚的大梁,在主要看气质的时代,如果气质对了,春晚一样能赢得掌声。互联网+大潮下,丰富了春晚故事的讲述方法,还拓宽了春晚全球化传播的渠道。它是我们的一顿文艺年夜饭,爱吃多吃两口,不爱吃也一样给大家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正如本届春晚导演吕逸涛所言:“观众对我们支持,他才会来点赞或批评。好的建议我们可以吸纳,不好的建议我们可以置之不理,所以心态最重要。”有了这个心态,春晚怎么办都有料。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