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今天,一度引发业界震荡的21世纪报系新闻敲诈案一审宣判,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原总裁沈颢犯敲诈勒索罪、强迫交易罪等,具有自首、立功情节,判有期徒刑4年,罚金6万。
经法院查明,沈颢等人涉案金额共计2600多万元,受害单位多达79家。
沈颢是谁?
此前他曾是《南方周末》报社的新闻部主任,这个北大毕业生崭露出的才华令人瞩目。“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精神抖擞”,“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这些激扬的文字都出自沈颢之手。
21世纪报系怎么了?
2001年,《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30岁的沈颢担任主编。经过几年的蓬勃发展,21世纪报系成为财经类首屈一指的媒体。旗下有三大支柱《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网、《理财周报》。
沈颢因为业绩突出,被提升为21世纪传媒公司的总裁。从主编转变为总裁,沈颢不得不考虑21世纪报系的经济效益了。
经营手段——“有偿不闻”
21世纪报系的经营收入主要来自广告,在经营收入的压力下,沈颢等高层不得不利用负面新闻和“有偿不闻”的方式拉合作客户,赚取合作费。
比如,21世纪报系对某家企业一旦发出“负面报道”,被曝光企业往往会找上门来,希望能够通过所谓的“合作”息事宁人。
为了最大限度的争取到广告客户,2011年开始,沈颢对21世纪网的要求更加直接——报道盯紧IPO企业。在沈颢有意的组织和策划下,21世纪报系专门选择正处于拟上市和资产重组等商业敏感期的企业,以负面报道投石问路,张网以待。
2014年9月,沈颢等30多名21世纪报系及公关公司的涉案人员相继被警方带走调查,随后21世纪网被责令停办,《理财周刊》被吊销出版许可证,《21世纪经济报道》被责令整顿。
作为记者,沈颢业务精通,无疑才华横溢。然而作为媒体掌门人,他是不负责任的,甚至背离了他笔下“媒体人的神圣使命”。
守望灵魂 铁肩比妙笔更重要
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是守望灵魂,维护公共利益。正因如此,媒体记者常被看为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侠客。这其中“铁肩”远比“妙笔”更重要,新闻记者纵使妙笔能生花,如果忘却了肩上的使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沈颢和21世纪报系却为了小团体利益和一己之私,不惜触犯法律和规则,成为公共利益的破坏者。
21世纪报系新闻敲诈案的两个要素让人颇感痛心。
第一,有偿新闻、有偿删帖和新闻敲诈已被禁止多年,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早在1985年,国家工商局、广电部、文化部就出台了《关于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经营、刊播广告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提出:“禁止以新闻记者的名义,招揽所谓‘新闻广告’。……严禁新闻收费和以新闻名义招揽各种形式的广告。”随后,中宣部、中国记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1990年、1992年、1993年、1997年又多次出台规定,划清有偿新闻的红线。到了新世纪,有偿新闻的禁令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现在依然出现21世纪报系的新闻敲诈案,令人痛心。
第二,有偿新闻虽然一直存在,但往往源于个别“害群之马”。时至今日,在21世纪报系却出现有组织、成系统、大规模的新闻敲诈案,令人颇感震惊。
媒体应是法律的信仰者和守护者
新闻媒体不仅仅是社会的观察者、记录者,同样也是社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当中国正努力向法治国家迈进的时刻,新闻媒体和从业者首先应当在心中培养起对法律的敬畏。
如果媒体都视法律为无物,又怎样去宣传“全民守法”?如果记者都肆意破坏法律,又怎样去监督政府部门的依法行政?如果报纸、广播、电视都能随意挑战规则,又怎样劝说企业去守法经营?正因如此,沈颢及21世纪报系所受到的法律制裁,值得每一位媒体人深思。
新闻敲诈 侵害公众利益
在日常生活中,百姓常常用“报纸都报道了”、“电视台都播了”来证明某件事情的真实性。而有偿新闻和新闻敲诈行为在谋取私利的同时,也在蚕食着媒体的公信力。更为可怕的是,受利益驱动,媒体选择性地报道和有目的性地屏蔽信息,不知不觉间扭曲了事实真相,误导了公众,侵害了公众和社会的利益。
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曾说过,新闻人“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媒体人的良知和灵魂,影响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这个意义而言,21世纪报系的新闻敲诈案,值得每一位媒体从业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