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南昌汉墓寻获罕见轮式棺床 荒帷破损严重

社会新闻南昌日报 2015年12月23日 13:0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考古现场发现的金饼 新华社发

 考古现场发现的金饼 新华社发

 考古现场发现的金饼 新华社发

 考古现场发现的金饼 新华社发

  昨日,南昌西汉大墓又有惊人发现。考古人员发现了极为罕见的棺床,还在内棺盖板上发现了荒帷的痕迹。此外,来自全国的40多位秦汉考古学家也齐聚南昌西汉大墓考古现场,为下一步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等工作出谋划策。

  □ 首席记者 徐蕾 文/图

  内棺盖板

  发现荒帷痕迹

  昨日,考古人员发现内棺盖板上保留了荒帷的痕迹,表层还有丝绣等比较清晰的纺织品痕迹,但是保存得不是很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表示:“南昌西汉大墓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完整的大件纺织品,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存在荒帷的痕迹,而且破损比较厉害,所以整体提取的可能性非常小。”“荒帷在汉代墓葬比较多见,但过去发现的荒帷上都是满绣,南昌西汉大墓发现的荒帷则比较特殊,上面的图案排列有序,而且是在比较薄的纺织品上用朱砂染线绣成一朵朵汉式花穗的花纹。”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国内知名丝织品保护与修复专家王亚蓉介绍,在未来两天内,考古专家将把荒帷放入实验室进行室内提取。“纺织品出土的概率本来就很小,一千座墓也不一定会出土一件好的纺织品。”王亚蓉介绍,纺织品极易损坏,而墓葬内的纺织品大多都挨着尸身,尸身腐化的过程对纺织品也会造成很大的破坏,所以纺织品很难保存。王亚蓉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南昌西汉大墓内保存下来的纺织品相对较少,只是在西回廊处发现了零星乌纱类的纺织品,目前,这些纺织品已经在实验室进行应急保护处理。“内棺打开后应该还会有一些纺织品保存下来,我对于纺织品出现的期待值很高。”王亚蓉表示,过去如马王堆汉墓出的大多都是女性的服饰纺织品,这一次发掘的是男性墓葬,能够得到一批汉代男性贵族的服饰纺织品。“如果能够从棺内提取到纺织品,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纺织和服饰文化有很积极的作用。”

  “金板”疑似罕见金册

  不同部位采取不同清理方式

  之前本报曾报道在棺柩内外棺之间发现了一块“金板”和一块“脸盆一样大的”玉璧,22日,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又获得了进一步的信息。徐长青介绍,这块玉璧按照汉制直径达到1尺2,按照汉代一尺等于23.1厘米来换算,这个放置在棺头位置的玉璧可以说是非常大。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白云翔介绍,现在主棺内最关键最重要的文物就是“金板”,在汉代诸侯王墓里头,没有发现埋葬过类似“金板”的情况,这是首例。“金板”有文字、图像的可能性很大,会有很多说明墓主身份的信息,而且这个“金板”出现在内外棺中间,这是非常重要的位置。

  现场专家表示,目前发现了三块这样的“金板”,长约20厘米、宽约15厘米、厚约5毫米。有专家分析,“金板”可能就是罕见的“金册”。“金册在古时是用于册封礼仪,可能与帝王有关。但是在这里出现的原因还不确定,以往汉代墓葬从未发现过金册。而且金册的记载,清朝比较多,早期封建王朝比较少见。”专家表示,金册应该能证明墓主身份,因为上面可能有册封的记录与个人情况。

  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介绍,汉代皇帝祭祀祖先要献黄金,凡是有封地的侯、王都要上交金板,朝廷专门有人审查金板的重量和成色,如果有某项不合格,就会被削减封地。因此,信立祥推测这些金板可能是进贡剩下的。“可能是还没进贡的金板被放在墓穴里。”他说,如果金板上面没有文字和纹饰,说明是个人储藏的。如果有,那就能提供很多信息,具有重大历史价值。

  此外,专家还发现,在内棺外下设有棺床,且有木质的轮子和滚轴。“我们推断这个活动的棺床,应该是起灵时运输棺柩时所用。”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介绍,这样的棺床在汉代考古中是第一次发现,只有在大型墓葬中才会出现,由此也可见南昌西汉大墓墓主的身份显赫。

  不同部位采取不同清理方式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存信向记者透露,接下来针对棺柩的不同部位,将采取不同的清理方式。李存信介绍 ,外棺的棺盖揭开后,发现内棺保存状况和先前的推断基本一致。内棺棺盖保存比较完整,轮廓也很明显。如何提取还要根据现场的发掘情况而定。棺柩东侧,内棺侧板坍塌,很有可能和外棺侧板混在了一起,因此,在清理时首先要分清内、外棺板。

  外棺开启后,考古人员正在进行一系列考古程序:提取资料、三维扫描、绘图、文字记录等。刚刚揭开的外棺棺盖也已经被运往考古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清理保护。李存信表示,尽管外棺棺板存在朽烂的情况,一些地方表面的纹饰已经看不出来,但经过考古专家在实验室“妙手回春”,这些纹饰都可以显露出“庐山真面目”。

  李存信表示,下一步将采取哪种方案清理内棺,仍要根据现场清理情况再做决定。如果采取整体打包的方式 ,将可能只针对内棺进行。“估计内棺充其量加上底下的棺床也就是三四吨左右。”

  考古专家云集南昌探讨考古经验

  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同时进行

  昨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秦汉考古专家,在现场参观考察并交流经验,为下一步西汉大墓考古保护发掘工作建言献策。

  据介绍,这40多名专家常年从事秦汉方面的考古工作,是国内秦汉文化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他们都参加过其他帝陵以及诸侯王墓葬的考古发掘,南越王、长沙马王堆等中国秦汉时期最重要的汉代陵墓考古发掘都有他们的身影。在南昌西汉大墓参观期间,专家们一边实地察看,一边认真听取大墓考古发掘过程和相关情况。

  目前南昌西汉考古发掘已经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出土了近2万件文物。特别是进入主椁室考古发掘以来,大量出土的金器、玉器、漆器、 青铜器等珍贵文物,形象地再现了西汉高等级贵族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令世界为之瞩目。23日,这些秦汉考古专家将齐聚一堂,围绕《在秦汉考古视野下的海昏侯墓地考古及意义》进行学术探讨。

  徐长青告诉记者,邀请全国专家来南昌实地考察的目的就是希望这些顶尖专家根据发掘帝王诸侯陵寝的经验与我们交流,同时展示南昌西汉大墓发掘考古的一些工作经验、成绩、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打算,让全国专家帮我们一起想办法、出主意。“因为南昌西汉大墓没有被盗过,而且墓园保存完整,无论是礼制方面,还是埋葬制度方面的反映都非常特别。我们希望专家给我们一些发掘保护的建议,并传授一些成功经验。”

  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同时进行

  据介绍,南昌西汉大墓采用了最先进的科技,包括低压氧舱、文物保护用房等科技手段,让整个考古过程以全学科、高科技的方式进行。徐长青告诉记者:“比如对青铜器的保护,2000多年的损伤,有些压伤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利用探方技术、红外扫描技术对青铜器暗藏的伤痕进行探测,找到伤痕之后再进行修复,这也是我们现在利用的高科技之一。”

  此外,低压氧舱是在基本无氧的状态下对于易腐烂的物品进行清理,但它使用的前提是文物出土时保护状态相对完好。“当时的出发点主要是用来进行主棺考古发掘工作。我们目前还没有使用低压氧舱,因为内棺情况还不是很清楚。”

  南昌西汉大墓的考古工作可以说是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同时进行,来自各学科的专家云集在考古现场,第一时间获得信息,保护文物。徐长青表示:“光是车马坑的文物我们就花了2年进行提取,出土了3000多件精美文物。现在提取了100多箱文物,其中包括漆器、车马器。我们把车马器复原出来还需要更长时间。因此专门建了4000平方米的文物保护房。青铜器、竹木漆器的清理保护工作都在里面进行。”

  南昌西汉大墓的考古发掘耗时已经五年,而出土的大量文物则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清理修复。徐长青透露:“在未来五到十年时间里,文物清理修复工作还将继续进行。”他告诉记者,未来几年,这些出土文物的清理修复保护工作将更加系统化,所有参加工作的考古专家都要分摊部分工作,其他科研单位和高校也要参与进来。

  2016年或启动建设考古遗址公园

  海昏侯国与安义孙虑城或有关系

  徐长青介绍,对于海昏侯国的国都遗址,目前我省有关单位对其已经做了十年的考古规划。“现在看到的海昏侯国都遗址仅仅是个墓园,下一步我们将对其他墓园的时代序列进行排序以及分析其他墓园的结构情况、特点等。”徐长青表示,明年将启动建设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据介绍,建设博物馆仅仅是文物展示的第一阶段,然后还将建设考古遗址公园,这些项目对当地文化旅游发展将有极大助益。

  对于海昏侯国的国都紫金城,目前已经启动了对城墙的勘探,专家在勘探中发现了一些非常特殊的现象。“紫金城城墙的设置等级很高,而且很讲究。城墙是呈环绕状,有两道城墙。我们推测,当时普通的老百姓可能就在第一道城墙外面活动,进不了核心区域也就是第二道城墙内。”

  海昏侯国与安义孙虑城或有关系

  南昌西汉大墓的惊世发现震惊了考古界,海昏文化研究也成了本土文化学者研究的热点。近日,研究豫章文化多年的南昌市文史学者应宗强,根据近段时间的研究考证,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看法:海昏县故址在安义台山村,现在城墙和县署的遗迹还在。东汉末海昏侯国的中心在安义孙虑城。

  “淹了枭阳县,浮起都昌县,沉了海昏县,浮起吴城镇”的古谣中,枭阳县的故址在都昌城头山可以轻易地找到,海昏县遗址却片瓦无存,这引起了应宗强的兴趣,他研究《水经注》多年,认为汉代的海昏县在潦水从奉新县到东阳镇下面两水分叉处的这一段区域。他通过调查和实地考查,明确了在安义县东阳镇有一个非常壮观的孙虑城,是三国时孙权的儿子孙虑被封为建昌侯所筑,孙虑城的城墙底部有大量的汉瓦残片,而孙虑16岁受封,20岁英年早逝,如此坚固的孙虑城不可能在四年间就颓败至此,说明孙虑城可能是在旧城废墟上再修的,很有可能孙虑城是建立在上缭城废墟上。

  相关新闻

  考古发掘理念

  堪称考古学标杆

  对于南昌西汉大墓的科技运用以及考古理念,专家们表示十分震撼,称南昌西汉大墓发掘具有极高的样本价值。在历史文物的发掘、保护、利用等方面,南昌西汉大墓发掘经验都值得借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亚岐告诉记者:“我觉得非常震撼,在传统考古的基础上,过去的人文考古有了现代科技保护意识来介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创举。”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也告诉记者:他关注的并非是出土了什么有价值的文物,而是考古发掘的方法和理念。南昌西汉大墓的考古发掘理念非常先进,是从考古发掘、学术研究、文物保护、展示利用等多方面通盘考虑,这也是这个墓葬发掘的最大亮点。“江西做得很好,在发掘过程中就考虑到了今后的展示和利用,这是当今中国考古学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方向,因此它应该是当今中国考古学的标杆。”

  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馆长全洪也认为,南昌西汉大墓考古过程中的各种全新科技手段和全新理念,对于我们今后遇到大型墓葬的考古工作有所启发。“以前我们的考古工作,都是强调文物要在原位,而这一次的考古发掘利用科学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文物的就地保护,以及很多易损文物应急处理、及时转移到室内进行科学保护, 这都对之后的考古工作有很大启发。”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